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快婿 > 第151章 诸国众生+惊天逆转

第151章 诸国众生+惊天逆转(2 / 2)

她心里紧张起来,心想今天的事只怕不会太平。

.......

祭拜结束回到皇城已是下午,北宫中灯火璀璨,宫墙院落挂满宫灯。

长庆殿内外已摆好数百桌酒宴,宴请百官与各国使节。

五品以下坐殿外的酒宴,其余高官及皇亲国戚则得入殿内,各国使团的领队人物也得以在殿内落座。

皇家宴会排场自然不小,美味珍馐,奇瓜异果,山珍海味,足有六七十种。

而外面的桌上则有三四十种,高低贵贱,层次分明。

曹颖不得入座,她挺直腰杆侍奉在皇后身边,走一天路,又笔直站着,其实十分劳累,腿脚生疼,不过她早习惯了,没显露一点。

群臣依次朝贺,而居首位的就是令她无比崇敬的吴相公。

但今日吴相公似乎面有愁容,眉头紧锁,说话时甚至有些词句错乱了。

反常的是陛下竟没怪罪,反而安慰:“吴相公勿需多虑,过节就该开开心心。”

几位宰相之后,便是两位皇子。

卫王恭贺后自作聪明道:“父皇,恕儿臣多嘴,辽国和占城国的使者颇为不恭敬,来者不善啊。

这些都是赵立宽导致的,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要打下去,哪会给他们机会。”

曹颖听了都直皱眉,觉得这卫王就像个孩子。

辽国人和占城国人来者不善,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用得着他在这说。

目的是为引出后面的赵立宽的事。

可陛下既已同意赵立宽打下去,那这不就是一直在给陛下添堵吗。

卫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如今可不是天子,连皇储都不是。

果然,陛

“启禀陛下,说完了。”

陛下似漫不经心转移了话题:“让你协理户部,最近户部的事有没有上心。”

“禀父皇,儿臣兢兢业业,大事小事不敢放过,都一一处理,从未懈怠!”卫王连拱手表示。

陛下意味深长看了一眼:“你退下吧。”

随后就是郑亲王。

郑王一面恭贺,一面在其中提了自己兢兢业业,为今天的礼仪典礼与礼部,鸿胪寺协调奔走的功劳。

陛下点头,没说什么。

反而低声嘱咐:“中秋佳节,是人间团圆的节日,当初你举荐资助的人还在前线浴血。

纵使有犯众怒之处,然家人独居在京,你该关照一二,别寒了人心。”

曹颖立即听出话外之音。

陛下的意思是郑王应该有担当,关心关心他举荐起来的人,哪怕他犯了众怒。

这是在提点教育,难道陛下对郑亲王更中意?

她觉得更有可能是方才卫王太蠢笨,让陛下失望。

没想郑王也丝毫没理会陛下的意思,拱手道:“父皇,儿臣确实提携过赵立宽,盖因被其迷惑。

其人确实有才干,但刚愎自用,不知进退,自大到自以为朝中滚滚主公之见不如他一人。

其所言所行儿臣实不认同,此人的事也断与儿臣没有干系。”

他说得义愤填膺,时不时回头,让后方的诸大臣听到。

等他说完后,陛下一言不发好一会儿,只盯着面前他的儿子看,看得郑王不敢抬头。

良久,陛下吐出三个字:“退下吧。”

之后接二连三的官员后,各国使者也来朝见。

高丽使者奉上高丽青瓷上品二十件,各类干果二百斤,优质纸墨十箱子,高丽人参一百斤。

诚意十足,陛下令回赠绢帛,金银。

千佛齐国也送来各种玉石,干鱼,奇鸟异兽等。

吐蕃诸部使者则不通礼仪,直接表示带来宝马五百匹,希望得到大国的赏赐。

他们的直率反令陛下没那么反感,当场保证照惯例按每匹马给与赏银,

随即便到占城山国的使者。

他们先奉上做工精美的金银器皿,上好的腊肉,干果等。

气氛乐融融中,占城山国带头使官却突然道:“下邦之臣见过上邦陛下,我国主有话让我代为转达。

听闻贵国王师于西南为贼兵所困,三年未能消灭叛军。

国主宅心仁厚,托我面见天子时问问,需不需要我国出兵相助上邦剿灭匪徒。

我们虽国小力寡,带甲不过十万,但也愿为上邦剿灭匪患,而且用不了三年。”

他说得一本正经,但场面却瞬间安静下来。

曹颖心里陡然一惊,这既是嘲笑,也是威胁,占城山国的西平府距离西南战场很近。

下方吴相公脸色最为难看,不少低头不做声,而卫王竟幸灾乐祸忍笑。

之后后面带着几个轻飘飘大箱子的辽国使者居然笑出声来,迫不及待想要上前说话。

场面既凝重又尴尬。

曹颖胆战心惊,只觉这场面就要失控。

却发现陛下丝毫不为所动,也没有暴跳如雷,只是平静道:“自知下邦使者,敢来上邦放肆。

朕正有前线捷报,接着这大好日子,准备昭告天下。

段全!”

浑身甲胄护驾身后的武德使段全出列,从怀中掏出信封,高声道:“监军使兵部员外郎司马芳诚报陛下。

七月下旬,西南安抚使赵立宽举全军二万,与贼战于安州城南。

贼众势大,累兵马至四五万众,鏖战五日破敌。

安抚使明令各军穷追,俘斩二万余。

复得花田、丰民、石羊等诸地。

八月初一,兵合新州,即下,贼兵再溃!”

战报读完,武德使段全朗声笑道:“这是八月初一送前线送出的战报,如今又过去半个月!”

殿内顿时炸开锅,官员左右相视,目瞪口呆,瞪大眼睛,忍耐不住当场谈论起来。

占城山国使者顿时脸色煞白,他们是从西南来的,可他们走得慢,是两个月才到京城。

他们来的时候前线战况不是这样,只听说前线周军大败!

他们遵国主令,就是想乘机敲一笔来的,因为他们最靠近战场。

或者接平叛机会派兵介入,或许能捞得人口土地。

没想局势变化这么快,他才从西南赶到洛阳,前线战况就惊天逆转!

那使者也是急智,连跪拜道:“真乃上邦天兵,军威震服四海啊!

以寡敌众所向披靡,岂是我这等小国需要操心的,国主糊涂,简直杞人忧天了。

圣人明德,大将扬威,上邦天国不愧是四海共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