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阴谋也退无可退,短短两个月,已把我们逼到这步田地。”孙得福回答干脆。
“每等一天,我们就弱一点,现在不打,往后更难。
何况现在我们仍有兵力优势,击败赵立宽的把握很大。”
农怀威不自信了:“如果失败呢......”
孙得福看他一眼,目光犀利,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厉色,他高声斥责:“南安王,忘了你当初为何起事,是怎么起事的吗?
因你揭竿而起死了多少人,害了多少命。
现在害怕有什么用?
大不了就是一死,用得着这样婆婆妈妈吗。”
农怀威顿感羞愧,掩面羞耻道:“孙叔父提醒的是。
赵立宽!事到如今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倒要见识见识是多厉害的人物。”
孙得福平和语气说:“南安王,打仗越怕越打不赢。”
他愧疚点头:“明白了叔父。”目光直视远处月光下深沉的黑暗。
......
牵一发而动全身,战端一起,牵连甚大。
消息从朝廷到前线没多久,整个大江南北都知道前线要打大仗了。
上到官员,下到百姓人心惶惶,每日不安,看不见的阴云笼罩西南大地。
有能力有本事的富贵人家都举家北上前往荆楚、蜀地、江南等地避难,而九成的普通百姓毫无办法,只能把命运全寄托在前线大军上。
近来西南城镇村落,到处弥漫香火味,寺庙道观香火典盛空前。
前线要粮要箭矢补给,要增派民夫,要更多皮革、铁器等各种文书如纸片般往后飞。
江阳北城里乱成一团。
户部侍郎王丕温在内部高层会议上大骂赵立宽是为自己的军功,以一己之私不愿结束战争。
他骂归骂,一点办法没有,如今赵立宽已是安抚使,而非招讨使,他们必须听命。
转运使司马忠则没说什么,避开王丕温,把事情交给吴言君去做。
吴言君和同知周康则都感慨万分,赞叹不已。
赵立宽那年轻人之前虽令他不快,如今看来不仅骁勇善战,还真是为国为民。
他们在前线三年最为明白,叛军不被击败,西南百姓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不打,开战后少说有十余万人跑到大青以北州县避难,一下增加那么多人口,根本养不了。
不帮他们夺回田宅土地,这些人只会变成流民。
到时西南流民遍地,匪患丛生是必然的。
朝廷为维护治安,又只能向这些人挥舞屠刀,自己打内战。
而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屠城烧村,与许多人都成世仇。
朝廷停战他们必定要与叛军血战到底。
到时朝廷为维护与叛军的和平,还派兵去剿这些“匪”吗?
赵立宽顶着朝廷内外那么多职责,那么大压力也要打下去,他心里是装着西南百姓的。
吴言君与周康这对老搭档站在码头看着江面来来往往的大船感慨:“当初在这初见时,就觉得他是个果决的年轻人,没想到半年多过去,还是低估了他。”
吴言君赞同点头:“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有这样心胸的我从没见过。
他这番无论成不成,都是个人物。”
“泸州也有不少人盼着安抚使去死。”周康正色道:“老夫是这的本地人,没什么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