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长安朝堂(1 / 2)

武德四年,端月末,长安城里的冷意一日比一日深,灰云压着城墙,零星雪粒打着旋儿落下,糊得宫墙下的石阶都泛着冷光,过路行人裹紧衣袍匆匆而过,连话都不愿多讲。

太极殿中,李渊居于龙椅之上,殿外寒风裹挟着雪沫子拍打窗棂,他却似未察觉,只抬手捻了捻胡须,目光扫过殿下侍立的文武百官,落在案上堆叠的奏报上,眉头微蹙,殿内一时只剩烛火噼啪的轻响。

忽有身着紫色官袍的民部尚书窦琎上前,双手捧着各州文书躬身奏报,声音里添了几分艰涩:“陛下,关中雪灾肆虐,京兆、华州等地百姓屋塌粮绝,各州常平仓已告罄。臣已查过太仓,此前为供应河北河东战事,已调拨大半粮米,如今仓内余粮仅够长安月余之用,若再赈济受灾各州,恐……恐难支撑,还请陛下定夺………”

李渊闻言,指节猛地攥紧成拳,指腹泛白。他心中暗忖,百姓受灾,若不赈济,民心必失,可战事吃紧,粮草同样关乎成败,这该如何是好?

他沉默片刻,他目光扫过殿下文武,沉声道:“战事需粮,百姓亦需活!传朕旨意,先从太仓匀出两万石粮米,赈济老弱妇孺,再令司农寺清点皇家苑囿的存粮,暂借充作赈灾之用………”

窦琎垂首应声,指尖却悄悄攥紧了手中的文书,连带着官袍下摆都微微发颤。他心里有些彷徨,深知太仓余粮早已不足两万石,连凑够陛下旨意的数目都难,皇家苑囿更是上月为支援秦王征伐河北刘武周,早已尽数挪用,如今不过是徒有其名的空仓。

可殿上圣意已决,他哪敢再直言反驳,只能先领旨退下,心中如乱麻般盘算着,这粮,到底要从何处凑齐…………

这般想着,他悄悄抬眸。身为民部尚书,他本就立于文官前列,与皇太子李建成的站位不过数步之遥,目光掠过李建成那有些过分白皙的脸色,连带着对方鬓边几缕没打理整齐的发丝,都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倦怠。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如今朝堂之上,唯有太子李建成能调动东宫私藏与世家勋贵的粮秣,若能得太子相助,这赈灾的缺口或许能补上些许。

可话到嘴边,却又想起朝堂之上君臣的规矩,终究没敢贸然开口,只又匆匆垂下头,指节因攥紧手中的文书而微微泛白。

也在这时,耳边传来兵部尚书刘政会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关中雪灾不止,京畿周边守军近日来也多有冻馁,部分军营粮草已断三日,兵士们即便值守城头,也只能就着雪水啃干硬胡饼。若再无粮米补给,恐影响城防戒备,还请陛下一并统筹调度!”

他话音刚落,殿内静了片刻,谁都清楚,眼下太仓告急,赈灾已难,再添守军粮草需求,无疑是雪上加霜。

刘政会垂着头,脸色有些难看,目光落在青砖上,心中焦急万分,深知此事棘手,却又不得不奏,否则等到军中哗变,那所有罪责终将由自己承担………

李渊猛地抬手按在龙案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上堆叠的奏折被震得微微偏移,沉声道:“岂有此理!守军乃京畿屏障,竟也落到啃胡饼就雪水的境地?”

他胸口微微起伏,心中既怒且忧,怒的是下属办事不力,让守军受苦,忧的是这内忧外患的局势,若处理不好,恐生大乱。目光扫过殿下文武,语气里添了几分急色,“窦琎!你统筹赈灾粮时,再多匀出三千石,即刻送往东西二营,兵士冻饿,朕这个皇帝难辞其咎!”

说罢,他又看向刘政会,眉头依旧紧锁:“你回去后传朕的旨意,让各营将领暂且约束兵士,待粮米运到,定优先补足守军份额。若有兵士冻伤,着太医院派医官去营中诊治,万万不可让军心动摇!”

窦琎闻听此言,垂首的动作又深了几分,原本就紧绷的肩背更显佝偻。他脸色愈加苍白,连唇色都淡了几分,指尖攥着的文书边缘被掐出几道深深的褶皱。

他心有悲戚,陛下不知太仓存粮底细,如今再匀出三千石给守军,留给百姓的粮只会更少,这赈灾的缺口,怕是越发难填了。可他终究没敢多言,只哑着嗓子应了声:“臣……遵旨。”

李渊微微颔首,目光从窦琎紧绷的背影上移开,语气稍缓了些,带着几分沉定:“说起粮草之事,世民已率军收复介休城,刘武周残部不知去向,晋阳之危已解,想来再有些时日,河东之地便不是隐患,届时从河东调运的粮秣能顺道入关中,眼下这粮荒,总能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