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人才储备和苦味酸(1 / 2)

加利福尼亚的人才储备异常雄厚。

在斯文·海因里希的理解中,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被埋没,并不是说这个人不行,而是他没有上升的渠道。

正如《马说》中所明确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在斯文的见闻里,他见过许多数学能考满分而英语仅能考20几分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严重偏科而无法考一个好的本科学校。或去上了一个普通本科,又或者去了大专。

至于通过数学竞赛直通大学,这只有发达地区的学生才能享受这种资源。资源较为落后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数学竞赛这个概念。

所以,斯文·海因里希认为这种人需要一个机会,给予这种机会仅仅不过是花些钱,而加利福尼亚什么都缺,就不缺钱。

在移民德国人的时候,斯文便花钱委托了许多售卖船票的移民公司帮他引进人才。

这群移民公司为了贩卖船票,什么破烂话都能说出来。宣扬美国自由、安全且能获得丰厚土地!如果这句话在19世纪之前说出来或许是真实的,但现在都1856年了,哪还有自由的土地授予新的欧洲移民?

但移民公司不在乎这些,他们只负责吹牛,然后将船票卖掉,将移民打包送往美国,其他的问题懒得管。反正钱已经赚到了,这群进入美国的移民后面死不死关他们什么事?

之后,加利福尼亚转移爱尔兰移民的免费船只冲击了这群移民公司的生意,但他们不在乎,因为斯文·海因里希给予了他们更优渥的赚钱合同。

他们被要求前往欧洲各国,寻求有想法、有知识、有目标的人送来加利福尼亚。于是,这群人移民公司变相的成为了受斯文·海因里希委托的猎头公司。

只要能送来一个有才华的人才,移民公司就能收获比原本船票百倍甚至千倍的回馈,人才的能力越强,移民公司获得的报酬就越高。

于是,这群人盯上了欧洲各国的大学毕业及在校学生,一些不得志的研究员和无法获得资助的实验室团队,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来到加利福尼亚。当然,大部分人是为了获取研究目标的资金。

天南海北的人凑在一堆,汇聚在海因里希实验室,享受着斯文·海因里希颁布的制度,心无旁骛的研究着想要研究的东西。

海因里希实验室目前的明星产品为詹姆斯炸药(硅藻土炸药),该炸药为炸山开路必备产物,由加州政府采购,用以铁路的开通。

该炸药已经申请专利,正对外销售,时时刻刻都带来着巨大利润。这些利润的30%被用以研究开发,长期稳定,不受任何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詹姆斯炸药每年的纯利润是100美金,那么其中30美金为海因里希实验室的研究经费。可当海因里希实验室有另一个产品问世,每年能带来纯利为80美金,那么,两项产品的利润将会相加,变成180美金,其中54美金供应为研究经费。

产品越多,为海因里希实验室供应的研究经费便越多。

这是斯文·海因里希明确规定的稳固且雄厚的资金支持,实验人员不用担心每年的盈利问题,不需要为钱发愁。

而研究人员的目标仅有一点,那就是在明星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开拓,确保其未来技术领先和垄断地位。

在研发理念和管理上,斯文·海因里希也作出了更改。他要求实验室人员将‘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研究部的使命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他们可以自由探索任何领域,如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等等。他们不需要制作出产品,只要求发表论文和学术声誉。

开发部则由工程师主导,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可用的技术和产品。两者一结合,这群天南海北的知识分子将长期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斯文·海因里希显然无比清楚这一点。西方同样是人情社会,不可能没有餐桌上敬酒的这种类似陋习,但往往这种陋习的出现是外行指导内行。

所以,在海因里希实验室里,能者上,庸者下,必须由内行指导内行。这里的环境要无比自由,给予每一位研究人员大量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而且,他们有一个超然的特权。

在某项发展中,或许市长想见斯文·海因里希见不着,但只要斯文·海因里希在加州,海因里希实验室里的任何人想见他都能见到,甚至能让斯文·海因里希亲自过来。

......

海因里希实验室位于美国兵器工业以南圣布鲁诺山以北的中间地带,占地面积广阔,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里。

东侧便是旧金山海湾,海湾中有24小时巡逻的海景,时不时还能见到海军训练。圣布鲁诺山后是军营,常年存在驻军。

在这处广阔地带,各学科的实验楼静静伫立,各种设施齐全。

实验室所在的区域,给斯文·海因里希第一印象就是安静、幽深。刚刚通过警戒森严的哨岗,映入眼前的便是令人心情放松的绿植。

道路两侧的应季花朵正在盛开,长椅上,几名研究员正在讨论什么,往远处看,一个不修边幅的男人正双臂箍着腿坐在地上发呆。

斯文·海因里希绕开他们,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向前走,他今天来的目的找卡西莫·加勒特,对方应用了苦味酸。

绕过三栋实验楼,斯文·海因里希在一处材料实验室驻足,身后的警卫员啧啧称奇道“这飞艇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