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美利坚1853:我真的不是刁民 > 第124章 德国教育之父的关门弟子

第124章 德国教育之父的关门弟子(2 / 2)

他看着自身着装,又看了眼自己的儿子道“我们应该学着凯特那样换身衣服,好久没见斯文了,我们应该将他当成贵客来接待。”

休·朱利安无奈,他的父亲总有这一套令人心悦诚服的教育方式。

.....

斯文·海因里希跟在约瑟夫屁股后面逛了一天,将李比希的学生全都拜访了一遍。

他们的年龄普遍在35-45岁之间,都在大学任教,少有像约瑟夫因生活困顿只能继承家中布庄的倒霉蛋。毕竟,相较于约瑟夫,他们还有一个学校老师的体面工作。

可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也举步维艰。

路德维希大学的光辉历史是1820-184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李比希教授在此任职,天才般的人物总能吸引求学的人慕名而来,英法俄等国家的知名学者都会来到吉森市跟李比希学术讨论。

那段时间,不单单是路德维希大学的光辉时刻,同样是吉森市的光辉时刻,外来学者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事情在1840年出现变化,李比希受邀,成为了慕尼黑大学教授,离开了路德维希大学,并将学校的职位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希望对方能在化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比希的离开使得路德维希的光辉荣耀消失不见,学校所得到的资助一落千丈,接过重担的学生也只能努力维持着学校的荣耀,但这最终无济于事。

没有外来资助,教职工就拿不到可观的薪水,实验室的实验次数也注定要下降,总之这里的老师都不好过。他们没有门路离开,毕竟愿意学理科的都是底层商人、农民家庭,让他经商、种地,又属实为难他们,毕竟他们脑子里装的是化学知识。

而请求李比希写一封介绍信转去其他学校当然可以,可是他们又不好意思,拿不出脸面。

随着年龄增长,注定要结婚生子,生活的负担更重,尽管孩子上学不花钱,但是孩子的吃喝拉撒是要钱的,总之他们的生活都不如意,穷。

斯文·海因里希跟着约瑟夫走了一趟,给出了丰厚的待遇以及保证,大部分人当场就同意了,少部分人还有些犹豫,他们不想离开德国,更想重振路德维希大学,想要宣扬李比希老师的化学理念。

对于这种人,斯文·海因里希有的是办法,他拜访了这群人的父母以及妻子,保证愿意接他们去美国生活,提供房屋、工作以及孩童的教育,至于他们的儿子/丈夫所要做的,就是安心做实验,抽空去学校讲讲课。

斯文·海因里希给出的待遇太过丰富,没人愿意过苦日子,这群犹豫不决的高级知识分子被父母、妻子指着鼻子一顿骂,顿时老老实实的找斯文·海因里希签了合同,表示收拾行李,随时准备出发。

这种招揽方式给斯文·海因里希打开了新的思路,他完全可以提供高薪待遇去各国寻找那些知识分子,他们缺少的也只不过是个机会、灵感以及资金!

有多少发明家是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维持自身生活而放弃研究的?而那些知名人物之所以成名,难道仅仅只是他们研究出了令人瞩目的产物吗?如果细究,这些人的家底肯定是丰厚的。

一县之地可治一国,大力收拢其他国家那些因生活发愁的知识分子,总能淘出金子。这算是国外版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斯文·海因里希打算成为伯乐,去发现那些本应该会成为千里马,却辱没在马夫手中的名贵马种。

将李比希在路德维希大学所有的学生收拢好之后,斯文·海因里希检查着他们的合同。在后世,李比希一共教出了4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他奖项的获得者更高。

斯文不贪,这些学生里有四个获得诺贝尔奖资质的学者他就谢天谢地。

日暮降临,房间门外,大卫·钱伯斯看着房间内脸上笑开花的斯文·海因里希,提醒道“BOSS,我们该去你的叔叔家了。”

斯文回神,将合同塞进背包,交给大卫随身带好,道“走,我们现在出发!”

加利福尼亚的人口越来越多,各年龄段都有。过段时间,会有一批学龄儿童进入加州境内,斯文·海因里希需要一位在教育方面拥有建树的专家,为加州的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和发展,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德烈·朱利安。

这可是德国教育之父的关门弟子啊!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将安德烈·朱利安带到加利福尼亚,他必须让加州的教育体系尽快跟德国教育完成并肩,不能让加州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