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府(2 / 2)

出了宫门,他径直朝宁荣街赶去。

刚踏入宁荣街,不料与一马车相撞。

定睛一看,乃是宁国府标志,他以为遇到了贾珍。

正欲探头打招呼,却见一女子现身。

那女子眉形稍平,眉尾略向下垂,双眸水灵,含情脉脉,带着一抹淡淡的哀愁,肤色白皙。

贾琮却一时认不出她是谁。

对于宁国府的女眷,他大致有所了解。

尤为突出的便是两位,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可卿。

正当贾琮思索之际,对面女子却主动开口。

“马车上可是琮三叔?”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见过叔叔。”

闻听女子言辞,贾琮方知其身份。

这便是贾蓉之妻,秦可卿。

她面容妩媚,身姿曼妙,柳叶眉弯弯,青丝轻挽于脑后,插着一支风头钗。

见到秦可卿,贾琮又想起贾珍的另一桩荒唐事。

不知他是否得逞。

对这件事,自己必需做些什么了。

整理思绪后,贾琮言道:“原来是蓉哥儿媳妇,自家人。”

“我还有事要回荣国府,你先去忙你的便是。”

听闻贾琮之言,秦可卿不敢反驳。

她本就性格温婉,加之贾琮近日之表现,秦可卿更是不敢多言。

又唤了一声琮三叔,便放下帘子,吩咐马夫继续前行。

这只是个小插曲。

贾琮并未放在心上。

稍作整顿,贾琮亦朝荣国府赶去。

回头望了眼马车上的贾元春,心中苦闷难当。

堂堂一门双公的贾家,竟沦落至送嫡女入宫,以博取富贵之地步。

莫非贾家男儿已无作为?

约莫一盏茶功夫,马车便至荣国府门口。

望着御赐荣国府的牌匾,贾元春的眼眶泛起了泪光。

五年前,正是在这牌匾之下,她被贾母送上入宫的华车。

本以为此生将孤寂老于深宫,未料竟有重返之日。

“三弟,姐姐感激不尽。”

贾元春泪痕未干,向贾琮微微欠身。

贾琮急忙上前搀扶,连声说不敢当。

二人在门边又细语了许久,方才从侧面步入荣国府。

贾府的大总管林之孝远见贾琮归来,本欲避让。

忽地眼眸一紧。

这……

似乎是五年前离府的元春小姐。

她不是入宫了吗?

何以今日会归?

按理说,宫中之人归家省亲,皆应仪仗簇拥。

风风光光地从荣国府正门入,全家迎候。

怎会悄然随琮三爷返回?

事有蹊跷。

林之孝急忙朝荣禧堂奔去。

此事,须得向老太太禀明。

贾琮领着元春在荣国府中疾行,沿途的仆从皆惊愕不已。

五年前入宫的元春小姐竟回来了。

且如此低调。...贾琮将贾元春带至黛玉居所。...

让她暂且在此歇息,自己则要去寻父亲商议宁国府贾珍之事。

顺道将元春回府之事告知,有些事宜还需父亲出面更为妥当。

自己在老太太面前,终究还是分量不够。

一进门,却见黛玉与三春姐妹均在。

长姐贾探春望见贾元春,不禁一愣。

她万没想到,大姐姐贾元春会出现在此处。

赶忙上前拉住贾元春的手问道:“大姐姐,这是怎么一回事?你是回来探亲的吗?”

今日之事太过离奇,元春姐姐怎会在此?

探春一时难以接受。

“多年未见,探春都长这么大了,记得我入宫时,你还小得很呢。”

元春并未直接回答妹妹的问题,反而打趣起来。

能顺利重返荣国府,她此刻心情愉悦。

最终还是贾琮解释,乃是陛下特旨,允元春姐姐回家休养。

至于所患何疾,那自是贾琮随机应变之辞。

闻此,众姐妹皆欣喜不已。

贾元春一进屋,便开始寻找林黛玉。

她欲一睹,太后与陛下提及的林如海之女,林黛玉,究竟有何非凡之处。

听闻外头喧嚣,林黛玉在丫鬟雪雁的扶持下走出。

数日未见,林黛玉面色更添苍白。

贾琮见状,心中甚是忧虑。

见到林黛玉的那一刻,贾元春略感惊艳。

眉间若蹙非蹙,笼着一层轻烟;眼眸似喜非喜,含着脉脉深情。

靥上愁云淡淡,一身娇弱病态。

泪光闪烁,娇喘细细。

安静时如姣花映水,行动处似弱柳随风。

她自认容貌不俗,否则怎会入选宫廷。

然林黛玉身上那股病美人的韵味,却更胜自己一分。

“黛玉拜见元春姐姐。”

林黛玉走至贾元春面前行礼。

行礼间还夹杂着几声轻咳。

瞧着林黛玉那模样,贾琮心里一阵揪心。

他赶忙递上一盏茶,轻声道:“黛玉妹妹,你这身子怎是愈发娇弱了。”

“我已禀明陛下,明儿个御医便会上门来瞧。”

“你可得好好调养,下月咱们还得启程去扬州探望如海姑父呢。”

听闻能见到父亲,林黛玉满眼感激地望向贾琮。

这几年,父亲书信频传,黛玉也心心念念想回去。

可每每都被贾母以身子弱为由拦下。

日子一长,她也便死了这条心。

今儿个真是意外之喜。

她连忙点头应道:“多谢琮三哥,我定当好好养身。”

“到时候还得劳烦琮三哥相伴。”

说罢,还不忘掩嘴浅笑,显见得黛玉此刻心情愉悦。

众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就连林黛玉的脸上,也泛起了几抹红晕,不似先前那般苍白。

安置好贾元春后,贾琮便朝父亲贾赦的院落行去。

进了院子,只见父亲正在练拳脚。

贾琮赶忙上前,将宫里发生的一五一十述说了一遍。

听闻贾琮竟被甄太妃刁难,贾赦怒火中烧。

抄起一根木棒大喝:“贾四,快去通知代字营集结!”

“哼,东平王府竟敢为难我儿,我儿我自个儿能打能骂,别人敢动一根指头,老子非砸了他的府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