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科举之秀(1 / 2)

二女没现身。

姜惊鹊陪于景安吃了顿不尴不尬的午饭。

饭后拽着于景安,请教馆阁体的书写关要。

科举考试不算内容在四书五经之内,除了格式的八股要求外,字体一律使用馆阁体。

不少人对这种严谨统一的书写规范诟病不已,认为限制和禁锢了艺术的发展,比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痛斥其“千篇一律,状如算子,毫无生气”。

但姜惊鹊认为康有为完全胡说八道,且不说没人管你日常用什么字体写字,而馆阁体除了提高了阅读公文信息的效率。

最大的作用是保障了教育的公平。

包括考试内容范围只在四书五经,格式要求八股制式,都是洪武大帝在保障教育最大的公平性,就这一点简直可以与现代教育媲美。

先说书籍,四书五经九本书,以明朝三十税一取税比例,大部分农家可以买得起书,另外社学、县学都不收学费。后期赋、耗、役的增加与土地兼并,都影响了教育平衡,但不可否认制度的优秀,即使现代还有4+1呢。

而统一的八股格式,就类似解题步骤,谁都无法依靠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肆意发挥,把权力和资源优势关进笼子,更在卷面上减少了作弊的可能。

这是底层人可以做官的最好时代,拼天赋,靠努力。

而且没有面试。

如果殿试也算面试的话,谁能比的上这种级别的面试公平?

即使黄巢穿越而来,都会认为此处是天堂,一辈子考不上也只能怪自己天赋不足,哪还会有造反之事。

姜惊鹊很喜欢这个可敬的科举制度,如果穿越在洪武年间,必须给老朱磕一个。

他脸皮厚,舍得下脸央求于景安教授。

姜惊鹊也没办法,他再过目不忘,字还需一点点练习,这是水磨工夫,记忆力只能帮他加个速。就好比混元桩,姿势摆的好,摆的精准,也需要天天练习,不能为他增加熟练度。

馆阁体是以楷书为基础,字形方正、大小均匀,笔画横平竖直,结构严谨对称,无明显欹斜或夸张变形。单字大小如“蝇头小楷”,整体排列整齐如“算子”,给人端庄、稳重之感。

没想到于景安还有好为人师的癖好,教起字来极为认真。

“馆阁体最忌轻浮,须得沉心静气。你且看这笔画——“他重重哼了一声,捻着胡须,指向桌案:“研墨!取笔!心不正,字便邪!且看‘永’字八法!”

姜惊鹊依言而行,动作沉稳。

他屏息凝神,握紧狼毫,照着于景安书写的范字“永”,工工整整地临摹下去。

第一笔下去,手腕却显得有些滞涩,那横画起笔虽饱满,行笔却略显僵硬,未能表现出范字的筋骨韵味。

于景安在一旁看着,心头微沉,暗道:“果真被柳知言害的不轻……”

然而,正当他准备开口指摘时,姜惊鹊却落笔了第二点,紧接着是第三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