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川蜀至孝(2 / 2)

俘虏了焦姓制酒师傅,也就是当初选中姜家公田的那个人,也因为他才有张怀礼的谋算,可以说他才是把姜惊鹊拉入局的始作俑者。

这家伙被弄到姜惊鹊手里,解放了自己事必躬亲的琐碎事,基础的酒坊建造,焦有才完全可以胜任。

于景安有些尴尬,不知怎么解释。

当官八年,头一次经历政治交易的他,心里头很不适应,但他没有任何发言权。

一旁的徐氏觉察丈夫的窘色,笑意盈盈起身拎起茶壶走到姜惊鹊身侧,姜惊鹊慌忙起身行礼,伸手接过茶壶:“怎敢劳烦夫人?”

徐氏也不跟他争,笑道:“说起来,你跟老爷应算半个师生之谊,我就不避嫌了。”

姜惊鹊点头,硬算也能算,社学是于景安建的,当初还给了祖父五两银子,后来徐长青又给了自己十两,不管过程是怎么来的,但于景安不欠自己,反而算有恩。

“老爷是真正的读书人,许多事他说不出,我就为老爷解释一二,也为你解惑。”

“夫人是奇女子,大老爷好福气。”姜惊鹊捧了一句。

徐氏听罢更喜:“你这孩子,真是让人欢喜,”接着她面色一整:“当初议定之事,韩家出钱出力与众官家得功,老爷升迁,杨县丞等人不入叛逆之事,而你在川地功名无碍,更护你不受人欺。”

姜惊鹊听完微怔,这对自己算十分有良心了。

他原来认为,自己能打着泸州卫的名号,在四川做事,已是不错的结局,没想到他们还要保自己一个功名,省内最高功名就是举人,这操作可算是担了极大风险。

“这是汤大人?还是韩大人?”

于景安插话:“无人明言,心照不宣罢了,当然你也得争气,学问太差也无人敢给你放口子。”接着他继续道:“汤大人说此时朝局不稳,大老爷们认为要四川不能有事。”

“唯一不可控的就是我这个草民,而我这个草民又跟韩大人近些,不能随意摆布,所以花点力气安抚于我。”

“敏行聪慧,就是如此。”徐氏赞道。

姜惊鹊厚着脸皮接了徐氏的表扬,他继续问:“那现在起了变化,应该是张太监的主意吧,把我捧起来,应该是为了……”

说到这里,他眼中精光闪烁,如果真如自己所料……姜惊鹊的心脏怦怦跳了起来。

“他为了什么,老夫不清楚,倒是要跟着你沾些便宜了。”于景安说完有些不好意思。

当然,他沾便宜。

川蜀至孝,出自他的治下,又是他主建社学出来的学子。

以后于景安的官声就属于,深耕合江八年,不为升官,潜心教化,终于教出一个为了父亲,不畏三千恶苗,敢于挥刀的少年学子。

为民之孝道表率,为国之保土栋梁。

官路一片畅通。

黑苗谋逆?

关他于景安何事?只要不揭出来杨度等人逼迫黑苗之事,就属于贵州黑苗来四川谋逆,他是受害者。

“韩大人呢?”

于景安摇摇头:“这本官却不知了。”

徐长青忽然出现在门口。

“老爷,韩指挥来访。”

于景安忙道:“快请。”

“那老爷,敏行,我去厨房看看。”徐氏知道自己不适合在这里了,向后堂走去,到了门口她忽然顿住脚步道:“敏行,那个苗家姑娘,你跟她有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