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专业认可(2 / 2)

徐卓远似乎也因为这过近的距离和她毫无保留的欣喜反应而顿了一下,随即不着痕迹地直起身,拉开了恰到好处的物理距离,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平淡,仿佛刚才那近距离的指导从未发生。“嗯。”他应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自己的屏幕,补充道,“算法是工具,理解信号本身产生的物理机制和噪声来源更重要。不同类型的伪迹对应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物理运动,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他留下这句堪称金玉良言的指导,便坐回了自己的座位,重新沉浸到他的代码世界里。

封瑶看着他已经恢复冷峻侧影,心底那抹因解决问题和他亲自指导而产生的暖意,却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涟漪。她清晰地认识到,他刚才的靠近,是纯粹的、高效的学术支援,不带任何私人情感。但那瞬间不容忽视的贴近,以及他随后迅速而自然的退开,却让她感觉到一种微妙的、不同于以往的距离变化。他不再只是将她完全隔绝在他的专业世界之外,而是在小心翼翼地、以他能够接受和掌控的方式,允许她靠近他的核心知识领域,甚至……开始分享他解决问题时的独特思路和技巧。

这是一种比任何口头承诺或温和态度都更真实的接纳。它建立在共同的专业追求和能力认可之上,坚实而珍贵。

她不禁想起重生前,自己也曾无数次在学术上遇到难题,却因为内心的敏感和自卑,不敢轻易向他求助,生怕暴露自己的“愚笨”和“不足”,换来他更深的厌弃与冷漠,于是只能自己默默摸索,走了无数弯路。如今,她能如此自然地提问,坦诚自己的困境,而他,也愿意在他划定的界限内,倾囊相授。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前世遗憾的弥补?弥补了那时因怯懦和错误心态而错失的、与他并肩探索知识奥秘的宝贵可能。

傍晚时分,霞光透过窗户,给冰冷的实验设备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封瑶收到了一条来自父亲的短信,内容一如既往的朴实:[瑶瑶,最近怎么样?学习别太累,注意身体,按时吃饭。钱还够用吗?不够就跟爸说。]

看着屏幕上简短的文字,封瑶眼眶微微发热。重生回来,她不仅重新认识了徐卓远,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父母沉默而厚重的爱。前世的自己,沉浸在对徐卓远无望的追逐和自身无法排解的忧郁中,像个索取无度的孩子,却忽略了身后父母那双始终饱含担忧与关怀的目光。这一世,她每周都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分享校园里的趣事(当然,巧妙地隐去了所有与徐卓远相关的复杂部分),耐心倾听母亲琐碎却温暖的唠叨,感受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却专注的倾听。

亲情,是她重生后决心要牢牢握住的、另一份不可或缺的温暖与力量源泉。她指尖轻快地回复:[爸,我很好,钱够用,项目进展挺顺利的,你和妈妈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省。] 点击发送的瞬间,她感到一种踏实而充盈的心安。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治愈徐卓远那封闭内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接纳与成长之旅。她不再是从前那个需要从外界拼命索取认可和爱来填补内心空洞的小女孩,而是内心逐渐变得充盈、稳定,有了足够的力量去给予、去温暖他人的独立个体。

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封瑶注意到徐卓远桌上的水杯又见了底。他一旦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会忘记喝水这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像之前几次那样自然而直接地帮他接满——她意识到,过度主动的关怀可能会引起他边界感的警惕——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轻声提醒道:“徐师兄,记得喝水。”

徐卓远敲击代码的动作未有丝毫停顿,仿佛没听见。但就在封瑶以为不会得到回应,准备转身离开时,他几不可查地、幅度极小地点了下头,喉间溢出一个低沉的单音:“嗯。”

封瑶不再多说,背起包,轻手轻脚地走向门口。这一次,没等她像往常那样主动道别,徐卓远的声音便从身后传了过来,依旧没什么温度,听不出太多关切,却似乎带着一种正在逐渐形成的、固定的节奏和习惯:

“路上小心。”

封瑶回头,隔着几张实验桌的距离,朝他露出一个清浅却无比明亮的笑容,语气轻快:“知道啦,徐师兄明天见!”

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晚风拂面,带来了初夏时节草木蓬勃萌发特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封瑶的心,是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坚定。

冰层的确在融化,尽管速度缓慢得如同地质变迁。徐卓远开始允许她参与更核心的技术讨论,开始接纳林朗这样经得起检验的外部合作者,甚至开始形成了每天工作结束时那句“路上小心”的、独属于他们之间的、生涩却坚持的默契。

而她自己,也在这一次次的专业靠近、一次次的试探与得到回应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通透。她不再急于求成,不再因为徐卓远偶尔恢复的冷漠常态而陷入自我怀疑。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每一步努力所指向的远方。

重生的意义,在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它化为实验室里并肩工作时沉默却默契的身影,化为攻克难题时他靠近屏幕那专注的呼吸与精准的指点,化为父亲短信里那朴素的文字关怀,也化为这初夏夜风中,她独自前行却内心充满力量的、踏实而轻快的脚步。

前路尚有迷雾,他的心堡依然森严壁垒。但封瑶相信,只要她持续地、温柔而坚定地投射理解与专业的光芒,终有一天,能照见那厚重防御裂隙深处,被她小心翼翼珍藏于前世今生的、独属于她的微光。而这条通往他内心的、由专业认可、日常默契和共同成长构筑的桥梁,正在她一砖一瓦的耐心搭建下,悄然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