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朝司礼监(1 / 2)

徐良说的这三件政事,瞬间让文化殿内诸多阁臣,纷纷满脸震惊,不可思议望着他。

他们没有想到像徐良这样年轻,在大楚朝就连举人都考不中的落地秀才,处理政务的手段竟然如此老练。

特别是他这种见识,更是让诸多阁臣收起心里的轻视之心,正襟危坐盯着徐良。

“好!”黄渊摸着下巴的胡须,满脸激动:“徐大人,果然不愧是监国殿下选中的良臣,光是这种见识,都是旁人所远不及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他们都是从朔州那个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实干之才,自然知道徐良提出这几件事的重要性。

很快

文化殿内的阁臣,纷纷围绕刚才提出来的三件事,梳理从六部及各地方呈报上来的政务,如何分类、如何审议、如何拟订处理意见、如何形成最终奏报的文本格式。

然而就在众人,就一项关于安抚北方流民的章程,讨论得如火如荼之时。

文华殿敞开的殿门,缓步走来两名身着深紫色宦官服饰、面色白净无须的中年太监。

只见这两位中年太监进入文华殿后也不说话,而是手捧着一封黄绸御令。

看到这两位太监进来,文华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凌烟阁大学士,内阁诸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两位不速之客身上。

他们认得,这两位太监是唐王李浩身边的内侍,地位仅次于福康,一人名叫王华,另一人名叫张年。

黄渊望着两人,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起身拱手道:“王公公,张公公,不知二位驾临,有何指教?”

王华脸上带着程式化的笑容,微微躬身还礼,声音尖细道:“黄阁老折煞奴婢了,奉监国殿下口谕,自即日起,由奴婢与张年充任司礼监随堂太监,奉旨监理内阁政务,凡内阁议定之事,需经由奴婢二人过目,共同用印后,方可呈送监国殿下御览,此乃监国殿下为求政务通达、避免壅蔽之圣意,特来知会诸位阁老。”

王华这一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在众阁臣心中掀起一股惊涛骇浪。

内阁参政,竟还需内官监理。

一时间,殿内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和压抑。

毕竟自古以来,文臣和太监,那可是天然的敌对群体。

宦官干政,常有大祸,监国殿下为什么会突然做出如此决定?

徐良和黄渊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脸色纷纷变得难看起来。

李浩任命的其他阁臣,此时也脸色不好看。

宦官干政,阉祸之烈,史书斑斑,历历在目,谁能不生气。

徐良想到这,他强压着怒气冷声道:“王公公,内阁乃机要重地,所议皆军国大事,内官涉足,这不太妥当吧!”

而站在王华身边的太监张年,此时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话语里却阴恻恻道:“徐阁老,此乃新朝新制,监国殿下亲自定下,乃内廷外朝,相辅相成的策略,奴婢等只是依旨行事,代为传达、核对,断不敢干扰诸位阁老议政。监国殿下有言,最终裁决仍在圣心。”

徐良听他如此说,嘴里还想争辩的时候,一旁的黄渊抬手,制止还想争辩的徐良。

他比徐良更了解李浩这位监国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