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算生米煮成熟饭?(1 / 2)

赵家庄并非什么必经之地,这牛车刚一回来,自然就吸引了在田里忙活的族人的目光。

不过让三叔比较奇怪的是,怎么今日下田干活的都是女人?

但是,再听到隐隐约约传来的话语,三叔不由得脸色大变。

因为虽然没有听得太清楚具体说什么,但是众人都反复提及几个词语,倒是被他听了个大概:

“族长”、“老祖”、“祠堂”、“做主”、“败家子”……

虽然前几日,二哥来县中送上家族支持的气运精金时,并没有和他说家族里的情况。

但是他时常也会回家族运送货物,哪里不清楚如今家族的情况?

这下他也顾不着询问那些妇人,用力抽了几下牛鞭,驱赶着牛车快速向着祠堂的方向驶去。

……

祠堂外此时里三圈外三圈的围满了赵家的男丁,他们正翘首以盼的看着祠堂内的对峙。

祠堂内的装饰十分简单。

在正对大门的一面墙下,立着一张深褐色供台,台面上整齐码放着数十块木质牌位。

供台正下方,单独设着一张宽大的太师椅,铺着暗纹软垫,这是族长的位子。

再往祠堂中央延伸,左右两侧各摆着一列桌椅,并非规整的长排,而是一张方桌配一把雕花靠背椅,间隔半米依次排开,横向对着祠堂正中。

桌上放着粗瓷茶碗,椅边垂着暗色椅搭,这些是为族中各房长辈与重要成员准备的席位。

而此时,供台下的太师椅上正坐着一个老人。正是赵家的前族长——赵承德。

左侧坐着三人,两个男子和一个看着只有八九岁的小女孩。

右侧则有十七八人,只有四人落座,其余人皆在这四人身后站着。

突然,坐在上首的赵承德开口了:“老四,说说吧!今天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又是为了什么?”

右侧坐席中,坐在最前方的,看着只有二十多岁的青年,起身说道:

“爹,儿子也不清楚啊,看着老五带着这般多族人一起赶来祠堂,儿子这不就也跟过来看看,怕他闹出些什么事故!”

青年下首一个看着年长些的壮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嚎道:

“爹,儿子带族人来祠堂,是想请你老人家为我等做主的!

自从您老十多年前将族长之位让给大哥,开始的三年他还做的不错,但后来他竟想让他家弘文去读书,走文修一途!

咱们家全都是泥腿子,哪里能出得了金凤凰?

去李夫子那里读书,每年的束修都是一大笔银子,这些钱可有一半都是族里出的呀!

弘文有读书的天赋,那我们这些做叔叔的,也不可能耽误他,当时也没多说什么。

后来弘文启蒙结束,要读圣人经典。大哥他又从族里取了数百两银子,用来购买书籍,这些我们也咬牙忍下了。

只要能供出个读书人,花些银子怕什么?

但结果怎么样?

三年前他那般自信的去,说是不要家里帮忙。

考上了吗?

哼!前两天,弘文侄儿又要参加一次县试,这次大哥更是卖了族中的田地,换成气运精金送去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