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日头毒辣辣地炙烤着云南边境小镇的泥土地,蒸腾起一股混杂着土腥和草木腐败的闷热气息。何雨柱和老坑刚从镇上那家油渍麻花的国营饭店出来,红烧肉的油腻还糊在嗓子眼,老坑就迫不及待地拽着何雨柱往仓库方向赶。他心里那点关于何雨柱“不懂行”的窃喜,早已被即将落袋的黄金冲击得七零八落,只剩下焦灼的期待。
两人刚踏进仓库院落的门洞,老坑就扯着嗓子喊开了:“顺子!阿旺!数清没?磨磨蹭蹭干啥呢!”声音在封闭的院落里撞出回响,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
一个穿着发黄汗衫、脸上蹭着灰的壮实伙计立刻从仓库门洞里探出身,手里攥着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小跑着迎上来:“老大!数好了数好了,刚算完最后一秤!”他抹了把汗,把纸递给老坑,眼神飞快地扫过老坑身后的何雨柱,带着敬畏又混杂着一丝看“冤大头”的复杂神情。
老坑一把抓过单据,浑浊的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视着上面的数字。仓库里光线依旧昏暗,伙计们靠着几盏煤油灯和透进来的天光,用大杆秤和箩筐忙活了半天。他的目光定格在关键的两行:
何先生选定原石(高品质堆):1201吨
精品原石堆:480吨
老坑的心脏“咚”地猛跳了一下,像被重锤擂了一记。1201吨?他记得那堆“普通料”总重也就二千出头吨,柱子兄弟就挑出来1201吨要按130一吨收?这比他预想的“象征性挑几块”可多太多了!这柱子……是真有点门道,还是纯粹瞎猫碰上死耗子?但紧接着,看到那“480吨”的精品,他心头那点疑虑瞬间被狂喜取代——精品可是一颗都没少!全按250一吨!这才是真正的金山!
他强压下快要咧到耳根的嘴角,努力让声音显得平静自然,把单据递给何雨柱:“柱子兄弟,来,你瞅瞅,数目没错吧?1201吨你要的好料,480吨精品,都在这儿记着了。”
何雨柱点点头,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嗯,老坑老板办事牢靠,数目没错。”
他把单据折好,随手塞进裤兜,仿佛那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记录。“那行,钱我这就去取。”说着,他转身就朝停在院子角落的那辆吉普车走去。
老坑和几个伙计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他。吉普车沾满了泥浆,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只见何雨柱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弯腰探进去,似乎在座位底下摸索着什么。片刻,他直起身,手里赫然多了一个沉甸甸、毫不起眼的深色帆布旅行袋。袋子看起来鼓鼓囊囊,何雨柱单手拎着,手臂上的肌肉线条都微微绷紧了一下,显然分量不轻。
何雨柱拎着袋子,步履沉稳地走回待客厅——这是仓库旁边专门用来接待客人的一间小屋,里面摆着一张掉漆的木桌和几条长凳。他把袋子轻轻搁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老坑哥,”何雨柱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朵里,“货款全在这儿了。你点一点。”
老坑看着那个鼓囊的帆布袋,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他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搓了搓手,几步走到桌前。桌上还残留着刚才吃饭时滴落的油渍和几粒饭粒。他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解开了帆布旅行袋的搭扣。
“哗啦——”
袋子被打开,里面的东西展露在昏暗的光线下。
金灿灿!
整整大半袋子排列整齐、用油纸简单包裹的“大黄鱼”(金条)!在门外透进来的光线和煤油灯昏黄的映照下,那一片纯粹而厚重的金色爆发出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刺眼的光芒仿佛瞬间填满了狭小的待客厅,晃得人睁不开眼。空气似乎都凝滞了,只剩下金条贴着金条那细微而冰冷的摩擦声,以及周围伙计们突然变得粗重压抑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