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议论声:“大家静一静。”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这鱼是娄伯伯的心意,大小都差不多,每家都过来拿三条吧!”何雨柱指了指桶,“家里人口多,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壮劳力多吃饭的,可以多拿一条。”
“柱子仁义!”
“这规矩好!”
“谢谢柱子!谢谢娄董!”
阎埠贵立刻发挥他“精算师”的本领,拿着一个小本子开始组织排队登记。易中海和刘海中也在一旁维持秩序。
何雨柱不忘提醒:“各位大娘婶子,这秋刀鱼啊,用油稍微煎一下,两面金黄,撒点盐,那滋味才叫一个香!刺也不算太多,肉紧实得很!”他描绘着,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吞咽口水。
很快,院里人都欢天喜地地领到了鱼,基本都是三条,人口多的易家(老太太)、阎家、刘家等果然多拿了一条。两大桶鱼下去了一大半,还剩小半桶。
何雨柱提起剩下的桶:“三位大爷,这剩下的,我拿去隔壁几个院分分?都是街坊邻居的。”
“应该的!应该的!”易中海点头赞许,“柱子想得周到。”
“去吧去吧!这是积德的好事!”刘海中摆摆手。
阎埠贵虽然有点肉疼,但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
于是,何雨柱提着桶,先去了94号院,又去了96号院……如同散财童子一般,见院就进,每家送上两条新鲜的海鱼,同样嘱咐一句“用油煎煎更香”。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附近的胡同都轰动了。人们纷纷涌出院门,惊喜地接过何雨柱递来的鱼,口中不住地道谢。
“95号院的何雨柱?何大厨的儿子?”
“这孩子仁义啊!”
“娄半城送的?真大方!”
“柱子,谢谢你啊!”
“真是好孩子!”
一个小时后,何雨柱手里只剩一个空桶了(中途自然是从空间悄无声息地补充了几次)。他脸上带着点疲惫但满足的笑容,在无数感激的目光和议论声中,提着空桶回到了95号院,径直走向自己家。
他身后的议论声却更响了:
95号院内:
“啧啧,瞧瞧人家柱子!这才叫大气!一人造福一条胡同!”
“何大清有福气啊,生了这么个好儿子!”
“娄半城对柱子家是真看重!这么多鱼说送就送!”
“这下好了,柱子这孩子算是立起来了,以后在院里说话更有分量了。”
贾张氏一边收拾鱼一边小声:“哼,就显他能!有本事天天送啊!不过…这鱼看着是真不错…”
院外墙根下:
“看见没?何家小子!厉害啊!跟娄半城搭上线了!”
“现在谁不知道何雨柱现在是名人啊,小神童!”
“这出手真大方!几百斤鱼说分就分了!”
“95号院这回算是露脸了,沾了柱子的光。”
“这何雨柱,以前看着傻乎乎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办事有章法!”
何雨柱推开自家屋门,将空桶放在墙角,隔绝了外面嗡嗡的议论。他脸上那憨厚朴实的笑容收敛,眼神恢复了平时的沉静。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关于“何雨柱”和“娄半城”的各种惊叹与猜测,他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今夜,南锣鼓巷的许多人家,都飘起了诱人的煎鱼香。只有何雨柱知道,那香味的源头,远在波涛汹涌的日本海深处,与他那神秘莫测的空间相连。而更大的波澜,还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