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并不靠语言,把脚步落到窗口、把动作留在视频里才算数。
第一轮淘汰也出现在镜头里。两名习惯“念材料”的干部在验证环节被卡,窗口人员按流程逐项追问,时间条走完仍拿不出可操作的模板。
组织部当场宣布淘汰,转入“校准+再上岗”通道,三月内不得报名第二赛道。掌声并不嘲讽,更多是对规则的尊重。
首批入库名单在会后十分钟公布:广城两人、湾南两人、岭北两人,分别挂帅“商改租交付样板、冷链并表整改、人才公寓交付、产业链长助理、营商首席服务官、金融化险并联”。名单右列是每人主赛道与“30—90—180”节点,透明窗干部页同步点亮“战果面板”。
午休四十分钟结束,观察期启动会转入闭门小礼堂。每名入库干部领取“战果面板”与“群众代表回拨卡”,须在当日完成一次群众回拨。回拨记录会与当天闭环并列公示,群众代表在签名页写下“听清楚、做到了、多久到”的三句话,任一项为否,观察期等级自动降档。智库团队旁听但不插话,仅记事实。
下午两点,李一凡下楼走进政务大厅。人流穿梭,窗口前排起细细的队。他挨个看“老人版入口”的引导语,把术语划掉换成生活话,批注“给例子比给口号强”。
一位老太太把手机递过来,问“公交一键入口在哪”,入库干部立刻在旁演示,老太太跟着点两下,屏上出现清晰的路线与票价,她咯咯笑了起来。
三点半,“身边人评议面板”上线。这块面板在干部页右侧,开放给报名池随机抽出的身边人填写“看得懂、跑得通、摸得着”三项,字都不多,每项满分五分。
李一凡把它钉在机制侧边,说明从下一章起,身边人不再只在大会出现,而是常驻省委走廊尽头的长椅,随时能把话说到耳边——这一步,直接与明天要开的“身边人试点”无缝衔接。
四点整,组织部发出《双轮驱动实施细则》。文件不长,十六条,最硬的四条放在首页:战果面板强制公开、群众评议纳入定级、第三方置信度必须达标、反向抽样常态执行。
文件末页留一行:干部可自选“校准通道”,承认不足、列出补课,三十天内允许再次竞位。规则既有硬度,也留出口。
傍晚,广城发来快讯。那位女副处把“商改租样板交付”的并联短表挂上网上服务大厅,第一批房源的平面图、消防喷淋分区、能耗预算同时开放下载。
评论区里,几位年轻人点开图纸对照公交图,讨论起上班通勤时间。湾南的副县长在港区现场把“甩挂计费回溯”的公告钉在公告栏,司机围了一圈,有人把帽檐向前推了推,不说话,只点头。
夜里,岭北的观察清单也传来第一笔进展。人才公寓的电梯加装完成首轮验收,分户验收电子凭证挂在透明窗的“老人版入口”,语音检索能直接跳出“去哪领钥匙”的步骤。那位组织部长在回拨记录里写:群众问得很细,干部答得要更细。
二十二点,电子墙合上今日页。首批六人入库,三处首笔成果,两个淘汰转校准。李一凡把白板角落补上四个字——位以才进。
随后给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发去一条语音:明早九点,和吏部视频连线,申请把“双轮驱动”写入全国中青班案例库,方法、模板、评分脚本一并开放。
他关灯出门,走廊尽头清洁车的轮声轻轻滚过。窗外江风翻动旗面,节拍稳定下来。规则已经立起,人开始对齐;等再过三十天,这块屏上就会出现一张真正的“战果地图”,每一盏灯,都是一座县城、一条链路、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