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35章 吏部暗访岭州十城

第1035章 吏部暗访岭州十城(1 / 2)

上午八点四十,广城西郊的省干训基地门口停下三辆低调商务车。领车下来的是大夏吏部第七督导组,随行六人,不见旗帜与摄影机。组长翻开薄册,只留一句:先看窗口,再看工地,最后看人。

九点整,第一站选在横湾区政务大厅。督导组不打招呼,直接取号排队。取号屏上方挂着“审批时钟”,从四十八小时倒计时开始跳。一个身穿蓝马甲的群众代表在自助机前反复点“资料上传”,系统弹出“最小要件已齐”的提示。

督导组成员侧身观察,经办人窗口只问两件:是否一次告知、是否并联受理。经办把桌面贴拿出来,上面四行字清楚:受理、告知、并联、回执。组员在表格上打勾,备注:动作到位。

九点二十五,隔壁的企业服务区有人掀起电脑屏幕,低声抱怨基础资料又被要求“补一张证明”。督导组靠近,询问是否违反“窗口最小要件”。经办人拿出《最小要件模板》对照,指出是“行业特种许可”需交原件,后台同步并联审批。

组员记录:例外条款成立,时限写清。大厅外头的阳光还没完全热起来,队伍没有躁动,墙上的“审批日志四同屏”小窗稳定地滚动着,坐席号、审批人、时间戳、要件四项同屏,像四个钉子把流程钉在墙上。

十点十五,督导组分两路,第二站直奔横湾金柳湾的样板工地。护栏内的“实投墙”贴满昨夜影像,温控曲线无波峰,监理在“停浇七分钟—复验合格”旁签名。

工长把夜餐车票据交到财务处,短信回执准点弹出。组长问一句:代表人诉讼入口有没有老人版。总包财务指着二维码旁边的大字提示:老人版在此。组员点头,在记录簿写下“看得见、摸得着”。

十点五十五,第三站切入桂浦区行政审批局。门内清爽,却有股“演给人看”的味道。几个年轻人坐在“咨询席”,统一口径重复流程术语。督导组把一份企业资料放到台面,请求受理。咨询席试图“先帮忙看一下”,不愿出受理条。

组长把薄册合上,点名:若只咨询不受理,一律记黄卡。大厅经理匆匆赶来,调出后台,发现“咨询流”正被当成“受理流”。组长:错不怕,改要快;今晚把“咨询—受理”在首页做成分栏,别让群众分不清。桂浦这条被记为“假受理倾向”,当场要求限时纠偏。

十一点二十,督导组折返省城,车子不停,直插省联社信息机房。墙上一排排冷色灯,日志服务器屏幕写着“内部接管”,外包账号已下线。

技术员调出三日内随机抽样的“坐席核验”记录,十一次抽查无代签痕迹,三次延时均有解释。组长只留两句:过渡期九十天,第三十天上屏中期报告;九十天结束前,再抽一次“盲测”。

午后一刻,鹏城南湾实验室人才社区小会所,吏部督导组选择“饭点查班”。食堂窗口不摆横幅,墙角挂着“白名单—职住一体”勘验二维码,宿舍区门禁换成实名刷卡。一个年轻工程师端着饭盘站在门口,向督导组比了比楼上的灯:昨夜加班的房间还亮着。

组员问:租金上限执行如何。运营方把合同模板拍在桌面,条款写“科研编制与一线技工优先,抽签轮候,租金上限为同片区市场价七成”。组长用指尖敲了一下桌面,语气平:把抽签视频留存,群众代表可旁听。

两点整,岭海北岸的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电梯井旁边贴着“节点拨付”进度条,财政端的“回流—税基联动”窗口在移动端已经亮起。两名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的是地漏返味、墙皮返潮。

住建口的年轻科长把“质量否决权触发样例”拿出来,照表给出“停—改—验”的时序。督导组在墙角看了三分钟,组长关照:把这套样例拍成短片,送进夜校与社区巡回播放。

两点三十五,韶川城西安置房。楼道口的“欠薪清单”二维码下方多出一个“匿名电话”标签。志愿律师把“代表人诉讼”老年版纸质表格铺在台面,笔迹密密麻麻。督导组问:这周有无受理回执未按时反馈。

志愿律师:两件延时,一件因证据不齐,一件等对方回拨。组员在表上记下延时编号,要求与“事实清单(七号)”比对,必要时在清单上加出“延时理由”。

三点整,省干训基地小礼堂,督导组与省委组织部开合议会。组长开门见山:你们的“经办人夜校”做对了,下一步,把“夜校考核”从纸面考试改为“跑一次日志里程”;你们的“诚信榜”做对了,下一步,把“容错三条”挂到每个窗口的桌面贴;你们的“媒体事实包”做对了,下一步,把“制度差异清单”与整改倒计时长期化。

组织部部长边听边记,不时点头。常之朗把“夜校课改方案”翻到最后,补上两个小模块:坐席核验十个常错、审批时钟四段法。

三点二十,督导组提出“看人”的第三步:约谈三名来自不同条线的经办与中层。第一位是交易所驻省席位的年轻专员,谈的是“问询—披露—复牌”的节拍;第二位是省财政“节点拨付”经办,谈的是“并联—见证—回执”;第三位是住建系统的监理承包协调员,谈的是“质量否决—停浇修复—复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