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18章 城市双评榜,桂浦和横湾上黑榜

第1018章 城市双评榜,桂浦和横湾上黑榜(2 / 2)

下午,李一凡带队直赴桂浦。车队从河堤边拐进“海丝智造园东区”,塔吊静止在空中。值守人员认出检查组,匆忙翻开日报。李一凡示意无人机抬升,镜头里只有零星的钢筋绑扎。住建把日报与影像对照,判定“形象进度夸大”。

李一凡把“倒挂”两字写在看板的空白处,要求当场纠偏:先按证据把进度回调,再按实物量配套资金,不能用“回调”掩盖责任,必须留痕到人。

横湾的“金柳湾改造”更直观。招商局展示了一面“签约墙”,五颜六色的签约照整齐排列。信息与公众组从“透明窗”调出其中十家签约企业的开票记录,三家空账、四家跨区、两家只存在注册地。

李一凡把“签约墙”拆分成“实投墙”和“空壳墙”,要求下午六点之前把“空壳墙”名单上线公示,第二天早上八点举行“实投见面会”,给真实投产的企业让出窗口时间,集中解决水电气和税务开户。

为避免“一刀切”,金融口拿出“分层矫正”方案:对实投但受资金链拖累的项目,纳入专项纾困白名单,走快审通道;对签约空转、靠指标换补助的项目,全部剔除出考核,保留必要的就业托底;对历史遗留形成的“假签约、真租赁”,允许在限定期限内转正,补齐合规手续。李一凡叮嘱把这三类分别贴在“透明窗”,让企业与群众看得见差异化的办法。

晚上七点,省里首次对外公开“城市双评榜”的算法说明。数据中心把每一个指标的采集路径画成了线条:证照采集来自政务大厅扫描头与时间戳的匹配;实物量来自无人机航迹与地面标记的对应;资金拨付来自财政专户与项目子账号的双向校验。

算法公开的同时,也把“人工干预”的通道关死。评论区里有人问,算法会不会误判。技术员回复,误判纠错也要靠证据,不能靠领导批条。

同一时间,省组织部在内网挂出干部考核的加权规则。政务透明指数与项目落地率占比提升至三成;招商引资不再看“签约额”,而是看“投产率”;窗口服务不再看“满意度打分”,而是看“问题闭环”。一名地市分管在微信群里感叹,说这套东西会改变很多人的习惯;另一名干部回了一句,更会改变很多人的位置。两句话截图被转发到不少工作群。

第二天一早,横湾的“实投见面会”在会展中心开场。参会名单只有三页,都是去年签约后已经落地的企业,工作人员把水电气、能评、税务开票、园区厂房改造的办理通道并排放置,流程图简单得像一张清单。李一凡没有讲话,只在后排看了一会儿,看到两个年轻工程师揣着图纸来回跑,便让随行干部把他们的受理号记下来,下午回访办理进度。

桂浦的证据回填同步推进。改革办抽取十个项目进行“盲查”,把项目名称遮住,只看证据链,从摄像头到签名,从短信到回单。十个项目里有七个能迅速对上,三个仍有缺口。李一凡要求把缺口放到“透明窗”上公开,逐项补齐。桂浦市委书记在现场签了责任书,承诺一周内回填完成,月底前把“海丝智造园东区”的塔吊动起来。话音落下,旁边几名一线工人鼓了掌,声音不大,却很实在。

媒体端口的“客观报导”栏位也有了调整。新闻单位拿到“城市双评榜”的可视化素材,不再只报开工剪彩,也开始报道证据回填、空壳清理、见面会办理等看似琐碎的环节。几家门户网站把“实投见面会”的流程做成图解,说明从受理到开票需要哪几步、每一步由谁负责、失误如何纠正。读者留言里出现了久违的“办事有路感”,这四个字被顶了上去。

一天之后,第一次“回调榜”发布:桂浦的政务透明指数从倒数第一升到第九,横湾的项目落地率从末位上浮到第十一。李一凡没有让人庆祝,只让数据中心在榜单后加了一行小字:证据回填与空壳清理仍在途中,未完成不得提前进入“政绩汇编”。他把“桂浦、横湾上黑榜”的纸质通报收起,换上一张新的“整改进度表”,在表头写了四个字:证据生效日。

夜里,湾南海风穿过灯塔,港口的鸣笛隔着水面传来。广城、岭海、桂浦、横湾、韶川几个“透明窗”的进度条一格一格往前挪。李一凡在办公室里把当天的三张榜单摞在一起,心里清楚,双评榜不是为了“挂”,是为了把一条路铺实:先证据、后资金,先实物量、后汇报。窗外的城市亮着灯,像一排排不动的刻度,等待下一次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