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签问到医疗设备采购。审计代表指出“同型号不同价”的疑点。卫健委负责人解释集采与院内采购衔接不畅,提出“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追溯”的整改方案。
李一凡要求“当天起把采购合同号、单价、供应商和器械追溯码全部上链公示”,并指定三所医院作为第一批试点。负责人把“上链公示”的“四统一”写进承诺书,承诺“今晚24:00前完成首批数据上链”,信息中心主任当场签字。
第九签转向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代表站起,言辞克制却锋利:“我等岗位半年了。”民政、人社两部门并肩作答,拿出岗位清单与双向选择方案。李一凡要求“先安置后优化”,直接把“岗位—人名—到岗日期”三列印上墙,三十个名额按行业分类排好,最晚到岗日期写成红字。代表盯了三秒,缓慢点头,在“确认收到”一栏签下名字。
第十签落到危桥加固。交通局长出示检测报告,李一凡点名:“立即封闭,今晚完成临时加固方案,明日启动抢修;校车与通勤车绕行路线公告同步发布。”现场电话拨到乡镇,安排警戒与导流,群众代表写下“封闭时间与责任人”,台下有人连连称是。
短短两小时,二十多项问题一一落地。每一次回答之后,台边桌上就多出一张承诺书,二维码生成、编号入库、同步上墙,流程紧得像流水线。纪委工作人员在后排把每份承诺书对应的责任人、时限录入“红黑绿三色账”,宣传口记者把“承诺—执行—验收”的时间轴拟成短图,准备会后发布。
午间休息时,会场外的大屏仍在滚动直播。群众围在屏幕前讨论,一位出租车司机指着“易涝点治理”那张示意图,嘀咕:“这次把井口编号写明白了。”边上跑外卖的小伙接口:“到时真淹了,按图找人。”有人拍了拍两人肩:“别盼着出事,盼着下雨也通畅。”一阵笑声散开,气氛松了些,但更多人仍盯着屏幕不肯走。
下午的抽问更密,问题直指流程堵点与“最后一公里”。有代表质问“窗口态度生硬”,视频回放里工作人员的语气引发现场一阵低叹。政务服务局长当即宣布“微笑服务”“一窗综办”考核与绩效挂钩,增设“群众评价即出分”的触摸屏,李一凡追加一句:“评价低于及格线的窗口,今晚通报,明天培训,不合格者调离窗口岗。”群众代表在承诺书旁写下“我们盯着分数看”。
另一位代表点名交通信号与医院急救通道冲突,交警与卫健一同上台,确认“救护车优先绿波带”的参数。技术人员通过后台演示,把几条主干道的配时方案现场调整,李一凡要求“立即试跑一辆空车”,警灯一亮,屏幕地图上的箭头连成一串绿波。旁听席哗然,掌声里夹着啧啧称奇的声音。
一位来自乡镇的代表提出“村里自来水水压低,夜里停水”。水利与供水公司负责人交替发言,技术人员拿着管网图跑到侧台上圈划,承诺“今晚十点起更换减压阀并加装末端增压泵”。代表补刀:“装好不是结束,要有人来试。”李一凡点名供水公司副总,要求第二天清晨亲自到场与代表一起拧开龙头,“出水测到数值再签。”
越到后半程,越是考反应与体系。有人问“企业融资难”,金融监管与两家银行行长被叫上台。行长当场打开“白名单”小程序,把三家在场的中小企业录入试点,承诺“七个工作日内给到授信反馈”,并接受群众代表追踪回访。李一凡不忘叮嘱:“授信不是表态,要看实际放款到账日期。”镜头给到企业家代表,他拉了拉衣角:“这回不靠托人,靠流程。”
问责会持续到傍晚,灯光将会场映得明亮。最后一轮抽问由一位年长的群众代表完成,他的题目只有八个字:承诺兑现,何以长久。李一凡没有回避,走到台前:“公开、留痕、可追责。
制度不是贴在墙上的话,是写在账上的时限,是写在名上的责任。群众代表的签名是最后的合格印章。”他转身要求秘书组把“问答—承诺—销号”的闭环流程贴在问题墙最醒目位置,永不撤下。
散会时,桌上厚厚一摞承诺书已经装订成册,编号从“第2-001”排到“第2-0xx”。群众代表依次在“确认收到”一栏签名,工作人员当场把复印件贴去广场。外面的冷风把红纸与绿单吹得猎猎作响,孩子在父母牵着的手里抬头看着那一张张公示单,问“为什么有红有绿”。
父亲说:“红是问题,绿是兑现。”母亲又加一句:“还有一种颜色是脸色,答不上来就要红。”一家人笑了起来,笑意里却有几分踏实。
夜色完全落下来时,直播仍未关,屏幕左下角的热度数字还在跳。评论里一条接一条:“第一次看见干部在镜头前报时限写名字”“请把二维码给我们,我们盯着看”“第三轮什么时候开”。会场里安静下来,工作人员开始清场,几位记者还在角落整理笔记。纪委的同事推着装满档案盒的小车路过,箱盖上贴着标签:第二轮问责记录,已归档。
李一凡走到门口,又折回看了一眼空下来的主席台。他把桌上的最后一份承诺书翻开,确认落款、盖章和时间都无误,这才点头离开。走出会场时,风从长廊穿过,旗面在远处轻轻作响。他知道,镜头之外,真正的赛跑才刚刚开始;而镜头之内,今天签下的每一个字,明天都要把它兑现到地面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