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星城江北的高新区内,第一批承接产业项目的奠基仪式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清晨的天空还蒙着薄雾,施工机械已经在地面轰鸣,红底白字的条幅挂满了现场——“潇湘承接产业转移第一批项目启动”。省政府要求这次活动不仅是仪式,更要成为全省产业承接的样板。
李一凡没有出席剪彩,他把机会让给副省长林浩民与发改委主任张廷山,自己则选择留在省政府的“协同台”,盯着实时调度屏幕。大屏上密密麻麻显示着各市州的承接项目进度:岳州临港的电子信息厂房,衡山的汽车零部件基地,湘北的新能源材料园……每一条进度后都挂着颜色标记,绿色表示顺利推进,黄色表示存在风险,红色则意味着必须立即整改。
“报告省长,岳州临港园区在土地交割环节出现耽搁,环保评估文件迟迟没下来。”陈晓峰快步走进来,把文件递到李一凡案头。
李一凡眉头一皱:“是谁卡环节?”
“是岳州市自然资源局,理由是资料不全。”
李一凡冷笑一声:“这种理由,三天也补不全,三小时就能解决。立刻把他们负责人叫到省政府来视频连线。”
十分钟后,岳州方面的负责人出现在大屏幕上,神情紧张。李一凡言简意赅:“文件不全是借口,企业等不起。我要的答案只有一个——今晚十二点之前,环评文件必须交上来。如果办不成,你明天就不用上班了。”
短短几句话,视频那头的负责人冷汗直流,连声应下。
会议室里,其他厅委办干部面面相觑。陈晓峰在一旁默默记下:“今晚十二点前,岳州环评文件必须落实。”这是他作为副主任第一条直接下达的督办命令,他心里明白,省长的铁腕态度,就是他最好的后盾。
——
与此同时,衡山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也传来波折。企业希望同步引进两条进口生产线,但海关审批环节拖延。林浩民立刻打电话协调,却仍然受阻。消息传回省政府时,李一凡面色冷峻:“海关不配合,就走政务院渠道。浩民,你今天下午就上报姜承远,把整个流程公开透明化。谁卡了,就点名。”
林浩民当即应声。旁边的张廷山补充:“省长,要不要我在行动计划里新增‘跨部门绿色通道’条款?”
李一凡点头:“立刻写,今晚定稿。”
一句话,决定了全省未来的制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