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724章 红线之下:建立底层应急机制

第724章 红线之下:建立底层应急机制(1 / 2)

2016年岁末,香江表面依旧繁华如常,商场热闹,金融街灯火通明,游客穿梭于维港两岸。然而,在李一凡看来,这一切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最后宁静。

这一年,是他重生后的第五年,也是“凡星香江防乱战略”全面从“布局阶段”转向“机制落地”的关键年。

凡星传媒的对外叙事计划刚在海外站稳脚跟,一场隐秘而紧迫的工作便悄然展开。

李一凡清楚,真正能守住城市秩序的,不是喧嚣的口号,而是悄无声息的底层结构。所以他启动了一项极为重要的部署:

“地线计划”——建立覆盖香江全域的民间安全感应网与舆情应激体系。

?

“情绪是可以预警的,暴乱是可以防御的。你越是沉默地准备,它越无法爆发。”

这是李一凡在凡星香江工作组内部闭门会上留下的话。

此时的香江,暗流涌动。一些潜伏已久的极端组织正在进行“非暴力抗争”的训练测试,甚至已有年轻人被招募参与所谓“去中心化联动网络”,准备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城市对抗。

李一凡深知,这一世他虽然提前几年开始干预,但想要真正阻止历史重演,仅靠传媒舆论远远不够。

必须构建一套前置型、安全型、技术型的危机干预机制,一旦任何风险苗头出现——立即触发全城防御链。

?

【一、社会基底:网格防控体系】

在李明杰的主导下,凡星投资以“城市安保服务”为名,全面控股香江老牌保安企业“九龙保维”,将其改组为“星盾安控集团”。

新公司表面是安保服务,实则是一个具备“网格化巡查、快速响应、社区渗透、数据联动”功能的多功能平台。

全香江被划分为:

? 180个社区防控网格;

? 32个高密度商圈安防分区;

? 7个重点政治设施高警示区;

? 15个高校及交通枢纽动态应变区。

每一个网格单位都有三层力量:

1. 社区志愿队:由凡星传媒联合青流社、青年义工会组织的大学生与退休基层干部组成,负责情绪观察、邻里沟通与基础舆情汇报;

2. 专业巡防组:由星盾训练中心培训、持证上岗的城市辅安人员,负责非暴力聚集的初步劝导和稳定控制;

3. 反应支援组:与警方建立快速通道,一旦发生群体事件,配合公安、消防、医疗同步响应。

例如:

旺角警区出现连续两晚三人以上“戴口罩巡街”事件,社区志愿队立刻在网格日志中上报;星盾巡防组出动6人次,与警方共建小型布防点;两日后,异常集会自行瓦解,未扩散。

这类事件年内共识别134起,化解率达97.6%。

?

【二、数据核心:情绪雷达系统】

“情绪并不只在线上发生,城市的愤怒是能被计算出来的。”

镜像系统4.0上线,新增“城市情绪雷达”模块。它结合三类数据:

? 网络情绪曲线(关键词热度、传播路径、话题斜率);

? 实体场所数据(地铁流量、公共场所密度、手机信号漂移);

? 声学环境变化(高频人声聚集、特定鼓噪模型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