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为孩子撬动制度(2 / 2)

刘文彬一愣,随即郑重点头:“可以。我们建议将‘校园安全事件指数’纳入全市基层党组织年度综合评分体系,凡出现瞒报、漏报、迟报行为,追责党委与校方主要负责人。”

市委组织部代表则提出:“建议对学校管理团队设立专属机制画像,纳入干部选任参考体系。”

李一凡落下一锤:“好,从今天起,校园治理就是城市治理的一部分,不能再当附属议题。”

……

会议后不到十二小时,市教育局便印发红头文件,设立“校园联防专员制度”。

每所红色警戒学校必须由所在区政府指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担任联防专员,入驻学校半年,监督欺凌处理流程,并协助心理教师筛查高危学生。

机制办与凡星智联连夜搭建“校园欺凌治理子平台”,在主界面新增“学生行为异动推送”、“心理评分超限预警”、“教师介入响应延迟排名”三项工具,自动触发数据分析与责任链追踪。

第二天下午,李一凡亲自主持机制技术对接会议。会上,他指出:“机制不是冰冷的框架,而是保护的盾牌。”

“我们不是建系统为管理者省事,而是为那些无法自我保护的孩子建一层制度之伞。”

……

5月18日,李一凡低调前往杭州,以私人名义回访女孩所在学校。

那座校园外表整洁安静,已重新粉刷围墙。校长亲自接待李一凡,神情局促。

“我知道您为什么来,”校长声音哽咽,“我们错了,不止是管理问题,是失去了最基本的敏感与尊重。孩子曾在周记中提过那几个人的名字,但我们……没有深查。”

李一凡没说话,只是缓缓地绕着教学楼走了一圈。

当他站在那处曾被摄像机记录过的顶楼边缘时,他闭上眼,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那个稚嫩却绝望的身影。

“你们还会有成千上万个孩子,但她,只有一个。”李一凡转身对校长说道,“我不希望你再听见类似的消息。”

校长眼眶泛红,点头如捣蒜。

回程列车上,李一凡靠在车窗,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田野与灯火。

他知道,制度不是万能,机制也不是神迹,但只要它能让下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听见回应、看见援手、走出绝望,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打开手机,调出机制平台,在新上线的模块“守护星·青少年心理护航”界面中,点下了第一个城市试点启动键。

那一刻,天光尚在,光芒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