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岁时予你 > 第134章 心意渐明

第134章 心意渐明(2 / 2)

接下来的日子,苏念和陆时砚开始了正式的约会。每周五的晚餐成了他们的固定节目,有时是尝试新开的餐厅,有时是陆时砚下厨。苏念发现,这位在讲台上严谨的教授,在生活中其实很有情趣,尤其擅长烹饪。

一个雨后的周五傍晚,苏念按响陆时砚家的门铃。他开门时围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

“今天做手擀面。”他笑着让她进门,“我外婆的祖传手艺。”

苏念好奇地跟着他走进厨房,看着他将面团揉捏拉伸,动作熟练而优雅。厨房的窗户上凝着薄薄的水汽,灶台上的汤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整个空间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

“没想到你还会这个。”苏念靠在流理台边,欣赏着他的手艺。

陆时砚挑眉:“我会的还多着呢,给你时间慢慢发现。”

吃饭时,陆时砚聊起了他对外婆的记忆,那些在江南小镇度过的暑假,以及外婆如何教他认识和欣赏传统之美。“所以后来我选择了考古学,或许就是受外婆的影响。”

苏念专注地听着,觉得对他的了解又深了一层。饭后,他们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窗外又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玻璃,衬得室内更加温馨。

“下个月我有个学术会议要去杭州,”陆时砚忽然说,“要不要一起去?会议结束后,我可以带你去我外婆的老家看看,那里的园林这个季节最美。”

苏念欣然答应,心里已经开始期待那次旅行。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苏念发现陆时砚有着不为人知的幽默感。一次,他们去看一场严肃的艺术展览,在一幅抽象画前,陆时砚凑近她耳边小声说:“看起来像不像猫在键盘上走出来的?”苏念忍俊不禁,引来了其他参观者的侧目,两人像做错事的孩子般快速溜走。

还有一次,苏念感冒了,陆时砚带着自己熬的梨汤和一堆药来看她。他坚持要看着她喝完汤,然后像对待小朋友一样摸摸她的额头测体温。苏念虽然鼻塞头疼,心里却甜得像是浸了蜜。

当然,两人也会有小小的分歧。陆时砚偶尔过于严谨,而苏念则随性一些。一次为周末计划的争执后,陆时砚竟然带着一束苏念最喜欢的白色小苍兰出现在她公司楼下。

“我想了想,你说得对,周末不应该安排得太满。”他认真地说,耳根却微微发红。苏念接过花,心里软成一团,原来这位总是从容不迫的教授,也会为恋爱中的小摩擦感到不安。

最让苏念感动的是,陆时砚不仅支持她的工作,还会给出中肯的建议。她的古风包装项目在他的帮助下进展顺利,客户非常满意。庆功那天,她特意请陆时砚去了一家高级餐厅。

“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她举杯道。

陆时砚摇头:“是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认可,我只是稍微提供了一些资料而已。”

但苏念知道,没有他的支持和鼓励,她不会如此自信地完成这个项目。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到了去杭州的日子。苏念请了年假,和陆时砚一起踏上南下的高铁。一路上,陆时砚像个兴奋的孩子,指着窗外的风景告诉她哪里是他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会议期间,苏念独自游览了西湖。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浓,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她拍了许多照片,想着明天和陆时砚一起重游这些地方。

会议结束后,陆时砚带着她去了外婆的故居。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老宅,白墙黑瓦,虽然已经无人居住,但仍保持着整洁。他们走在青石板路上,陆时砚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桥说:“小时候,我常在那钓鱼。”

傍晚时分,他们找到一家临湖的茶馆歇脚。夕阳西下,湖面泛着金色的波光。陆时砚从包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的木盒,递给苏念。

“这是什么?”苏念好奇地问。

“打开看看。”

盒子里是一卷宣纸,苏念小心展开,发现是一幅水墨画。画上是茶馆窗外的景色——湖光山色,垂柳依依,最特别的是,窗前有一个女子的侧影,发间别着一支银簪,正是她。

“你什么时候画的?”苏念惊讶地问。

“昨天开会的时候,偷偷画的。”陆时砚有些不好意思,“想着留个纪念。”

苏念小心地卷起画纸,眼中闪着感动的光:“这是我收到的最用心的礼物。”

回程的前一晚,他们终于去了陆时砚之前提过的园林。夜幕降临,园中点亮了古式的灯笼,光影交错,宛如梦境。在一处廊下,陆时砚停下脚步,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小锦盒。

“这是外婆留下的,”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对白玉耳坠,“她说要留给未来孙媳妇。”

苏念愣住了,看着陆时砚单膝跪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素圈金戒。

“念念,遇见你之前,我的生活就像精心整理的书架,每本书都在该在的位置,整齐却缺少惊喜。”他抬头看着她,眼中映着灯笼温暖的光,“而你像一阵春风,吹动了书页,带来了花香。你愿意让这阵风一直吹拂我的生命吗?”

苏念的眼泪夺眶而出,伸出手,任由陆时砚为她戴上戒指。白玉耳坠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如他们交织的现在与未来。

回程的高铁上,苏念靠着陆时砚的肩膀小憩,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戒指。陆时砚一手揽着她,另一只手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苏念悄悄睁眼看去,只见纸上写着:“五月初五,与念念定情西子湖畔。人生至此,圆满无憾。”

她满足地闭上眼,心想,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简单——是有人记得你喜欢的菜式,是有人为你作画写诗,是有人将你纳入他对未来的每一个计划中。

回到家后,他们开始筹备婚礼。不像其他新人那样忙碌紧张,苏念和陆时砚的婚礼准备充满了两个人的特色。他们选择在陆时砚任教的大学礼堂举行简单仪式,只邀请亲近的亲友。请柬是两人共同设计的,融入了缠枝莲纹和樱花元素,象征他们的相遇与相知。

婚礼前夜,苏念接到陆时砚的电话:“有点紧张,你呢?”

苏念看着床头柜上那支银簪,微笑回答:“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期待。”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陆时砚温柔的声音:“我也是。念念,晚安,明天见。”

第二天阳光明媚,婚礼简单而温馨。当陆时砚看到穿着白色旗袍、发间别着那支银簪的苏念缓缓走来时,眼中闪过的惊艳让所有宾客都为之动容。交换戒指后,他没有按照流程直接亲吻新娘,而是从口袋中取出那支银灰色钢笔。

“这是我们心意的开始,”他对着苏念说,也对着在场的亲友说,“今后,我会用这支笔写下我们生活的每一页。”

苏念笑了,从捧花中抽出一张卡片:“而我会用这支笔,为你写下一生情书。”

礼成后,林薇红着眼眶拥抱苏念:“太好了,你终于成了我名正言顺的小婶。”一旁的陆时宇拍拍陆时砚的肩膀:“哥,我从来没见你这么幸福过。”

晚宴设在第一次约会的那家餐厅,同样的包厢,同样的人,却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心情。窗外樱花已谢,换上了郁郁葱葱的绿叶,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成长。

夜深了,送走宾客后,苏念和陆时砚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今天累吗?”陆时砚轻声问。

苏念摇摇头,靠在他肩上:“很幸福。”

路过一家文具店,苏念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个细长的盒子:“新婚礼物。”

陆时砚打开,是一支深棕色钢笔,笔身上刻着樱花纹样,与苏念的银簪相映成趣。

“这样我们都有了一支专属的笔。”苏念眨眨眼。

陆时砚小心地收好礼物,然后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信封:“我也有礼物给你。”

信封里是两张去日本的机票,时间正好是樱花季。

“我想和你一起看真正的樱花雨。”陆时砚说。

苏念握紧他的手,心中满溢着幸福。原来爱情最美的不是一见钟情的炽热,而是细水长流的相知相守。就像那支银簪上的缠枝莲纹,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回到家,苏念发现陆时砚不知何时在书房添了一张新书桌,正好放在他的书桌旁边。

“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到很晚。”他解释道。

苏念注意到两支钢笔已经并排放在笔筒里,一支银灰,一支棕褐,像极了他们——不同却相配。

那晚,苏念在日记本上写下:“爱情是博物馆里安静的文物,不需要喧哗,自有其厚重与美丽。而我们,是彼此最珍贵的收藏。”

而从那天起,陆时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