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岁时予你 > 第107章 旧笔记里的心动伏笔

第107章 旧笔记里的心动伏笔(1 / 2)

深秋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在校史馆门前的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与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桂花香交织在一起。

苏念站在校史馆门前,仰头望着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红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几扇拱形玻璃窗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她的手被陆时砚温暖的手掌包裹着,指尖传来他平稳的脉搏。

\"紧张吗?\"陆时砚低头看她,镜片后的眼睛里含着笑意。

苏念摇摇头,却又忍不住笑了:\"有一点。每次走进这里,都觉得像是要翻开一页历史。\"

陆时砚轻轻捏了捏她的手:\"今天要展出的,是我的一段历史。\"

校史馆内,光线透过高高的窗户洒进来,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飘着旧纸张和木头混合的淡淡气味,那是时光沉淀后的味道。

玻璃展柜前已经围了几簇人,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苏念攥着陆时砚的手,小心地从人群的缝隙中挤进去。她的目光在展柜中搜寻,最后定格在正中央那本泛黄的备课笔记上。

深棕色的硬壳封面已经褪色,边角处磨出了浅白的毛边,像是被无数次摩挲过。右下角用钢笔写着\"陆时砚\"三个字,字迹挺拔有力,却比现在的他少了几分沉稳,多了点青涩的棱角。

\"这就是你当年的笔记?\"苏念的指尖轻轻贴在冰凉的玻璃上,声音里藏着掩饰不住的雀跃。

陆时砚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柔软的发顶。他的声音很低,顺着微风飘进她的耳朵:\"刚入职那年写的,备的是中国近代史的课。那时候总怕讲得不好,熬夜改了好几遍。\"

他的呼吸拂过她的耳畔,带着熟悉的温热。苏念靠在他怀里,能感觉到他胸腔的震动。

林薇和陆时宇也凑了过来。陆时宇笑着戳了戳展柜的玻璃:\"没想到我哥当年这么认真,我还以为他天生就会当教授呢。\"

林薇挽着陆时宇的手臂,歪着头打量展柜中的笔记:\"陆教授一向认真,你以为是跟你一样,临时抱佛脚?\"

展柜里的笔记被精心翻开到某一页,密密麻麻的黑色字迹铺满了纸张。字迹工整清晰,条理分明,重点处还画了线。最引人注目的是字迹旁用红笔标着的细小的批注——

\"这里要结合实物图片,学生更容易理解\"

\"语速放慢,重点内容重复一遍\"

\"可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段落\"

\"注意观察学生反应,适时提问\"

苏念盯着那些红色的批注,忽然想起陆时砚现在上课的样子。他站在讲台上,总是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袖口微微卷起。讲课的时候,他总能精准地把握节奏,讲到关键处会轻轻抬一下眼镜,语速不自觉地放缓,像是怕任何一个学生漏听一个字。

原来这份讲台上的从容,早在许多年前就藏在他笔尖的认真里。

\"哎,你们看这里!\"林薇忽然指着笔记页脚的空白处,声音里带着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众人的目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一页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小小的简笔画。一只圆头圆脑的狐狸蹲坐着,尾巴圈在脚边,眼睛眯成两条弯弯的线。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三个字:\"别走神\"。

陆时宇当场笑出了声:\"我哥这是怕自己备课走神,画只狐狸提醒自己?难怪现在这么'老狐狸',原来早有预兆!\"

苏念也跟着笑起来,转头看向陆时砚,却意外地发现他耳尖微微泛红。他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声音里带着无奈的宠溺:\"别听他们瞎猜,当年随手画的。\"

\"随手画的?\"苏念挑眉,眼睛弯成了月牙,\"我怎么觉得,这只小狐狸特别像某个时候的你?\"

陆时砚轻轻咳嗽一声,别过脸去,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凑了过来。其中一个短发的女生眼睛一亮,指着展柜兴奋地说:\"这不是陆教授的备课笔记吗?我们现在上他的课,他还会用里面的案例呢!\"

另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接过话:\"陆教授说过,好的内容要反复打磨,就像这笔记,虽然旧了,但里面的心思从来没过期。\"

苏念听得心头一暖,转头看向陆时砚。他刚好也在看她,眼底的笑意像是浸了温水的糖,在她的注视下慢慢化开。

等学生们走后,陆时砚牵着苏念的手,带着她走到展柜的另一侧。那里放着一个小小的玻璃盒,里面装着几张泛黄的便签纸。纸页已经脆弱,边缘微微卷起,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

\"这也是你的?\"苏念好奇地问,俯身靠近玻璃盒仔细端详。

陆时砚点头,声音放得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回忆:\"当年给学生批改作业时,遇到有意思的想法就随手记下来。后来整理笔记时,就把它们夹在了里面。\"

苏念凑近玻璃,仔细辨认着便签上的字迹。其中一张写着:\"有学生问'历史会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这个问题值得深入讲——下次课加个专题讨论。\"另一张则记录着:\"三班李同学提出,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其禁烟举措是否过于激进?此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证思考。\"

还有一张小小的便签,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今日课堂上有学生睡着了,是否我讲得太过枯燥?\"

看到这一句,苏念的心突然软了一下。她仿佛看见很多年前,刚成为教师的陆时砚坐在灯下,认真反思着自己的教学,眉宇间带着年轻的执着和淡淡的忧虑。

\"你看你,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学生。\"苏念转头对他笑,眼里满是崇拜和温柔。

陆时砚伸手替她拂掉落在额前的碎发,指尖轻轻蹭过她的脸颊:\"现在多了个念想,除了学生,还想着怎么把'历史'讲给你听。\"

这话让苏念脸颊发烫,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林薇在旁边故意咳嗽两声,声音里带着调侃:\"我说你们俩,能不能顾及一下我们这两个'电灯泡'的感受?这校史馆里甜得都快赶上甜品店了。\"

陆时宇也跟着起哄:\"就是,我哥现在这情话技能,绝对是满级。\"

几人说笑着,又在校史馆里慢慢逛了起来。馆内陈列着学校百年来发展的点点滴滴,从最早的黑白照片到如今的校园全景模型,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记忆。

陆时宇突然指着墙上的一张老照片笑出声来:\"哥,你看你当年的照片,穿着白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跟现在比,就是少了点'老狐狸'的气质。\"

照片上的陆时砚确实年轻许多,站在一群老教授中间,身姿笔挺,眼神清澈,嘴角带着谦逊的微笑。那时的他,还没有现在这般沉稳内敛的气质,却另有一种书卷气的俊朗。

陆时砚瞥了照片一眼,没理会弟弟的调侃,只是牵着苏念的手,带着她慢慢走着,偶尔停下来给她讲解照片里的故事。

\"这栋文科楼是后来重建的,原来的在战争中被炸毁了。\"他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声音平静,\"我刚入职的时候,还见过它最后的样子。\"

苏念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照片上是一栋颇具民国风味的建筑,拱形门窗,爬满藤蔓。\"真可惜。\"她轻声说。

\"但历史就是这样。\"陆时砚握紧她的手,\"有失去,也有新生。\"

他们走到另一张照片前,那是一片刚刚栽下树苗的空地。\"这是现在的樱花园,我刚入职时参与种的。\"陆时砚的眼里泛起回忆的神色,\"那时候还是光秃秃的一片,现在春天开花,已经成了学校里最美的风景。\"

苏念听得认真,偶尔抬头看他。阳光透过校史馆的玻璃窗落在他脸上,把他侧脸的轮廓衬得格外温柔。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听他的课,也是被这样的侧影吸引。那时他正讲到甲午战争,窗外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微微眯起眼,声音沉静而有力,像是能把人带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想什么呢?\"陆时砚低头问她。

\"想起第一次听你讲课的样子。\"苏念老实回答,\"那时候就想,这个教授讲历史的样子真好看。\"

陆时砚轻轻笑了,手指摩挲着她的掌心:\"那你知不知道,你坐在

\"哇,你们又来了!\"林薇捂住眼睛,\"这狗粮撒得,我都快饱了。\"

陆时宇拍拍她的肩:\"习惯就好,习惯就好。我哥自从遇见苏念,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说笑间,他们来到了校史馆的后半部分。这里的展品更加现代,有各个时期的毕业纪念册、学生作品,还有老师们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苏念意外地发现了一本熟悉的书——陆时砚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着。深蓝色的封面已经有些褪色,书脊上的烫金书名却依然清晰。

\"这本书也在这里啊。\"苏念惊喜地说,伸手想碰,又怕弄坏了珍贵的展品,指尖停在半空中。

陆时砚看着那本书,眼神复杂:\"那时候为了写这本书,几乎住在了图书馆里。每天对着古籍文献,眼睛都快看花了。\"

\"但很值得,不是吗?\"苏念轻声说,\"这本书现在还是历史系的必读书目呢。\"

陆时砚点点头,目光温柔地落在她脸上:\"现在想想,那些熬夜查资料的日子,都变得很有意义。\"

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一个展示学生作品的区域。令苏念惊讶的是,这里竟然陈列着几份陆时砚当年学生的作业。泛黄的纸张上,稚嫩的字迹写着对历史事件的思考,页边有陆时砚用红笔写的批注,字迹工整,意见中肯。

\"这位同学现在已经是知名学者了。\"陆时砚指着一份作业上的名字,语气中带着欣慰,\"去年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苏念仔细看着那份作业,题目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反思。学生的观点尚显稚嫩,但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苗头。陆时砚在批注中既指出了不足,也肯定了创新的想法,最后写了一行小字:\"历史研究贵在求真,但更贵在求新。\"

\"你一直都是个好老师。\"苏念轻声说。

陆时砚摇摇头:\"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

\"才不是呢。\"苏念反驳,\"你教会学生的,不光是历史知识,还有思考的方式,做人的道理。这比什么都重要。\"

陆时砚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那你从我这里,学到了什么?\"

苏念歪头想了想,眼睛亮晶晶的:\"我学到了...如何在一片废墟中看见新生,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最重要的是...\"她顿了顿,声音轻柔,\"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去爱。\"

这话说得太突然,连苏念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陆时砚却深深地看着她,眼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动。他握紧了她的手,指节微微发白,却什么也没说。

有时候,沉默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林薇和陆时宇识趣地走在前面,假装对墙上的毕业照产生了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