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岁时予你 > 第53章 讲台下的目光

第53章 讲台下的目光(2 / 2)

发送成功后,她有些紧张地握着手机,不确定是否会收到回复。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就震动起来:“辛苦了。如果方便,周一上课前可以拿来办公室给我看看初稿。”

苏念的嘴角扬起笑容,回复道:“好的,周一见。”

她抬头望向那扇亮着灯的窗户,想象着陆时砚在办公室里工作的样子。夜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带着初秋的凉意,但她的心里却暖洋洋的。

周一如期而至,苏念早早来到陆时砚的办公室门口。轻轻敲门后,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请进。”

陆时砚正坐在书桌前批改论文,看到她进来,示意她在对面的椅子坐下。苏念将打印好的作业递给他,安静地等待着他的评价。

陆时砚认真地阅读着,不时用笔在纸上做标记。办公室里的气氛很安静,只有翻动纸页的声音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苏念偷偷观察着他的表情,试图从中读出他对作业的评价。

过了大约十分钟,陆时砚抬起头,眼中带着赞许的光芒:“写得很好,观察细致入微,理论分析也到位。尤其是对多重任务处理的那部分,理解得很透彻。”

苏念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谢谢您。”

“不过,”陆时砚话锋一转,指着其中一段,“这里关于选择性注意的论述可以再深入一些。我建议你参考一下这本期刊的最新研究。”

他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专业期刊,翻到其中一页递给苏念。她接过期刊,认真记下他指出的要点。

离开办公室时,苏念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不仅因为作业得到了肯定,更因为她与陆时砚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回到宿舍,她立即开始修改作业,将陆时砚的建议融入其中。

交作业的那天,苏念早早来到教室,将打印好的作业放在讲台上。陆时砚进来时,目光在作业本上停留了一瞬,随后对她微微点头。

课堂上,他照常讲课,但在讲解注意力分配的相关内容时,不经意地提到了“有的同学在作业中观察到的现象很有代表性”。苏念知道这是在指她的作业,心里泛起一丝自豪。

下课后,陆时砚再次叫住她:“苏念,系里下个月要举办一个心理学研讨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做会务志愿者,接触一下学术前沿。”

苏念惊喜地点头:“我很愿意参加,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那好,具体安排我稍后发给你。”陆时砚说完,又补充道,“你的作业我会作为优秀范本,征得你同意后与其他同学分享。”

苏念感到受宠若惊,连忙点头同意。离开教室时,她的脚步轻快得几乎要跳起来。这不仅是因为作业得到了认可,更是因为她感觉到自己与陆时砚之间的距离正在一点点缩短。

随后的几周里,苏念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参与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她经常需要去陆时砚的办公室讨论事宜,两人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有时是关于学术问题的深入讨论,有时是简单的日常交流,每一次接触都让苏念对陆时砚有了新的认识。

她发现,看似严肃的陆教授其实很关心学生,总是耐心解答问题;工作上一丝不苟的他,私下里也有幽默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学术的热情和严谨态度深深感染了她。

一次会议筹备结束后,天色已晚。陆时砚提出送她回宿舍,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秋夜的微风带着凉意,但苏念的心里却暖洋洋的。

“下周期末考试准备得怎么样?”陆时砚问道。

“还在复习中,有些概念还是不太理解。”苏念老实回答。

“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陆时砚的语气很自然,仿佛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提议。

苏念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陆时砚,月光下的他侧脸线条柔和,少了白日的严肃,多了几分温和。

到达宿舍楼下时,苏念轻声道谢,转身准备离开。突然,陆时砚叫住了她:“苏念。”

她回头,看到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个给你,复习累了可以提神。”

苏念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各种口味的茶包,每一包上都手写着名称和功效。她惊讶地抬头,对上陆时砚的目光。

“我自己也常喝,”他解释道,“比咖啡健康些。”

苏念握着盒子,心中涌动的情感几乎要溢出来。她轻声道谢,看着陆时砚转身离去的身影,在月光下站了很久才回宿舍。

期末考试结束后,心理学研讨会如期举行。苏念作为志愿者忙前忙后,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会议间隙,她看到陆时砚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样子,专业而自信,不由得为他是自己的导师而感到骄傲。

会议结束后,陆时砚找到她:“这几天辛苦你了,表现得很出色。”

苏念摇摇头:“能参与这么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是我的荣幸。”

陆时砚微微一笑:“下学期我有一门研究生课程,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来旁听。”

苏念的眼睛亮了起来,连忙点头。她知道,这不仅是学习的机会,更是与陆时砚继续相处的机会。

暑假开始后,校园变得空旷许多。苏念选择留校帮忙整理研究资料,同时预习下学期的课程。陆时砚也因为科研项目经常来办公室,两人见面的机会并没有因为假期而减少。

一个炎热的下午,苏念在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篇陆时砚多年前发表的论文。她好奇地阅读起来,被文中新颖的观点和严谨的论证深深吸引。不知不觉,她读完了整篇论文,对陆时砚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第二天去办公室送资料时,她忍不住提到了那篇论文。陆时砚有些惊讶:“那是我博士期间的研究,没想到你能找到。”

“写得真好,”苏念真诚地说,“特别是关于注意力瞬脱现象的实验设计,很精巧。”

陆时砚的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你能理解到这一层,说明你真的用心了。”

他们随后就论文内容讨论了近一个小时,陆时砚甚至翻出当年的实验数据给她看。苏念发现,与陆时砚讨论学术问题是一种享受,他的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

离开办公室时,苏念感到受益匪浅。她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与陆时砚之间那种默契的学术共鸣。

暑假悄然过去,新学期伊始。苏念如愿旁听了陆时砚的研究生课程,每次课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陆时砚对她似乎也更加关注,课堂讨论时常会点名让她发表看法。

一天下课后,陆时砚叫住她:“系里有个助研岗位空缺,我觉得你很合适。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考虑申请。”

苏念惊喜不已,这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不仅能近距离参与科研项目,还能与陆时砚有更多的工作接触。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随后的日子里,苏念开始了助研工作。她帮助陆时砚整理文献、收集数据,有时还参与实验设计。工作虽然忙碌,但她乐在其中。每次与陆时砚讨论研究进展时,她都能感受到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在不断加深。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他们一起在实验室分析数据。工作结束后,陆时砚突然说:“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项目进展比预期快了很多。”

苏念摇摇头:“能参与这么有意义的研究,是我的幸运。”

陆时砚看着她,眼神温和:“你很有科研潜力,将来可以考虑继续深造。”

这句话让苏念的心跳加速了不少。能得到陆时砚的认可,对她来说意义重大。她郑重地点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

走出实验室时,夕阳西下,整个校园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中。苏念与陆时砚并肩走在林荫道上,讨论着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微风拂过,带来桂花淡淡的香气。

到达分岔路口时,陆时砚停下脚步:“就送到这里吧,明天见。”

苏念点点头,目送他转身离去。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站在原地,直到那个身影消失在视野尽头。

回到宿舍,苏念打开窗,让晚风吹进房间。她拿起一颗草莓糖放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弥漫开来。回想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课堂互动到现在的助研工作,她与陆时砚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

那种变化细微而深刻,如同春日里悄然绽放的花朵,不经意间已经绚烂夺目。苏念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陆时砚的指引,她就有信心一步步走下去。

夜深了,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今天的研究笔记。屏幕的光映在她的脸上,眼神专注而坚定。在这个普通的秋夜里,苏念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与方向感。心理学不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她愿意倾注心血的事业;陆时砚也不只是一位教授,更是她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或许,还是她心中悄然生长的特别存在。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苏念轻轻哼着歌,继续工作,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