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窟篝火的暖意渗入骨髓,蜂蜜的能量在血脉中流淌,壁画的启示在脑海中轰鸣。那只滑翔的飞鸟图腾和其下微小的蜂鸟符号,如同烙印般刻在阿图心底。天光未明,溪流依旧在岩龛外咆哮,但冰冷的绝望已被驱散。她小心地熄灭了最后一点余烬,只留下滚烫的炭核用厚实的树叶包裹,塞入贴身的皮囊深处——这是珍贵的火种。
“走!”阿图的声音带着破晓的锐利,率先钻出岩龛。冰冷的晨雾混合着水汽扑面而来,激得人一颤。陈沐阳紧随其后,燧石手斧紧握,警惕地扫视着被薄雾笼罩的溪谷。岩壁上那只冲破黑暗的飞鸟,在熹微晨光中显得更加神圣,坚定地指向下游。
循着溪流追踪变得异常专注。阿图的目光不再仅仅搜寻足迹和断枝,而是更多地在溪流两岸高耸的崖壁和远处朦胧的山影间巡弋。她在寻找壁画上那个抽象的符号——代表山谷的凹陷,以及凹陷中心那只微小的蜂鸟。
溪流在前方变得更加狭窄湍急,冲入一条两侧崖壁陡峭如削的峡谷。峡谷入口处,水流撞击着巨大的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溅起的水雾在晨光中形成迷蒙的彩虹。就在这喧嚣的水雾之上,阿图的视线猛地定格在峡谷左侧崖壁的中段!
那里,在嶙峋的灰黑色岩石间,赫然有一个巨大的、向内凹陷的天然豁口!豁口呈不规则的碗状,上宽下窄,边缘被茂密的耐旱灌木和苔藓覆盖,远远望去,正是一个巨大的“山谷”符号!而在那豁口底部,靠近崖壁根部的位置,晨光恰好照亮了一片色彩——并非岩石的灰黑,而是一片流动的、闪烁着宝石般光芒的绯红、翠绿和靛蓝!
“蜂鸟!”陈沐阳失声低呼。那闪烁的色彩,正是无数只微小蜂鸟在晨曦中振翅觅食形成的流光!它们聚集在那片崖壁底部,围绕着某种开花的藤蔓,如同镶嵌在巨大山谷符号底部的一颗活生生的、璀璨的宝石!壁画上的预言,在眼前化作了令人窒息的美景!
目标就在眼前!但如何抵达?峡谷入口水流狂暴,礁石林立,根本无法涉水靠近那高悬的崖壁豁口。两人沿着峡谷边缘艰难跋涉,寻找着可能的路径。终于,在峡谷上游约半里处,水流稍缓,右侧崖壁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被水流常年冲刷形成的陡峭沟壑。沟壑几乎垂直向上,湿滑的岩壁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和地衣,仅有一些凸起的岩石棱角和顽强扎根的灌木根系可供攀援。
“爬上去!从上面绕过去!”阿图当机立断,指向那道天堑般的沟壑。这是唯一的路径。
攀爬的过程是对意志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岩壁冰冷湿滑,苔藓下的岩石异常溜手。阿图将短杖别在腰间,双手如同铁钳,死死扣住每一处岩石的凸起或裂缝,脚尖则需极其精准地寻找着苔藓覆盖下微小的落脚点。每一次向上的挪动都伴随着碎石滚落的哗啦声,每一次发力都让小腿的伤口传来撕裂般的剧痛。蜂蜜带来的愈合力量与持续的剧烈运动形成了痛苦的拉锯。
陈沐阳紧随其后,燧石手斧成了关键的攀岩工具。他时而将斧刃狠狠凿进岩缝制造临时支点,时而用斧柄勾住上方的灌木根系借力。汗水混合着岩壁的水汽,模糊了视线,沉重的喘息在狭窄的沟壑中回荡。他咬紧牙关,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次向上,目光都紧锁着阿图那在陡壁上艰难移动的身影。
不知攀爬了多久,就在双臂酸胀得几乎失去知觉时,头顶的光线豁然开朗!他们终于爬到了沟壑的顶端!眼前不再是逼仄的峡谷,而是一片相对平缓、沐浴在金色晨光中的台地!
台地地势高耸,视野开阔。而就在台地的边缘,俯瞰着下方那个巨大的、蜂鸟飞舞的崖壁豁口(蜂鸟谷)的景象,让两人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疲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蜂鸟谷的底部景象无法看清,被茂密的植被覆盖。但真正令人瞠目的,是豁口两侧陡峭的崖壁本身!从他们所在的台地边缘开始,沿着崖壁的坡度,如同巨大的阶梯般,开凿出了一层又一层狭窄的、环形的平台!这些平台并非天然形成,边缘清晰可见人工垒砌的石坎痕迹!平台宽度仅容一人站立,层层叠叠,盘旋而下,一直延伸到下方蜂鸟谷深处的云雾之中!
每一层环形平台的内侧崖壁上,都开凿着大小不一的浅洞或壁龛。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狭窄的平台和壁龛上,竟然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深褐色的土壤!土壤中,生长着绿油油的作物!成排的玉米(zea ais,原始品种,穗棒细长),叶片宽大的豆类(可能是菜豆属 phaseos),还有攀爬在简易藤架上的、叶片肥厚的瓜类(南瓜属 cucurbita)!这些作物在晨光下舒展着叶片,带着蓬勃的生命力,与下方蜂鸟谷的原始野性形成奇异的共生!
“梯田…悬在崖壁上的梯田!”陈沐阳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这绝非想象中玛雅低地常见的、建立在平原或缓坡上的玉米田。这是将生存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在近乎垂直的绝壁上开垦出的空中粮仓!
阿图的目光如同鹰隼,迅速扫视着这奇迹般的梯田系统。她看到了连接不同层级平台的、用粗藤和坚韧树枝编结的绳梯,在晨风中轻轻摇晃;看到了壁龛中存放的、用棕榈叶包裹的种子和农具(简陋的石锄和木铲);也看到了几处平台边缘,用削尖木桩和坚韧藤蔓围成的简易栅栏,显然是为了防止小型动物偷食作物。
这里并非完全废弃!有人管理着这些梯田!而且就在不久前!
她的视线最终定格在蜂鸟谷底部,那片被云雾半遮半掩的谷地深处。在那里,靠近崖壁根部的地方,隐约可见几座低矮建筑的轮廓——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或棕榈叶,墙壁似乎是夯土或石块垒砌。那才是真正的聚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