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沪上奕 > 第169章 撤离路线的安排

第169章 撤离路线的安排(1 / 2)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香港沦陷后的第一个黎明在刺骨的寒意中降临。昔日繁华的都市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与在寒风中飘摇的太阳旗。日军巡逻队的皮靴声成了街道上最令人心悸的节奏,零星的枪声宣告着抵抗者最后的悲歌。在这座被死亡笼罩的城市里,每一个幸存者都成了在钢丝上行走的囚徒。

在糖厂地下室的昏黄灯光下,“账房”用炭笔在地图上画出三条蜿蜒的线条,每一条都代表着不同的生存哲学与命运走向。

北线:“渔夫之径”

这条路线借道九龙城寨的混乱迷宫,穿越界限街后潜入新界茂密的丛林,最终目标是绕过日军防线抵达广东东江游击区。

优势:城寨内错综复杂的巷道体系和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能为撤离者提供天然屏障。一旦进入丛林,追捕将变得极为困难。

风险:日军已加强对新界边界的封锁,巡逻队配备军犬,设置了大量检查站。城寨内部也鱼龙混杂,随时可能遭遇告密者。

关键节点:城寨深处的“永丰米行”有一个秘密通道,但需要在凌晨三点至四点这个警戒最松懈的时间窗口通过。

象征意义:这条路线代表着回归土地的原始生命力,是向内地抗日力量靠拢的希望之路。

西线:“商贾之道”

利用尚未完全断绝的水上交通,搭乘伪装成渔船的联络船,经伶仃洋前往澳门。这条路线依托的是百年来的商贸网络和珠江三角洲错综复杂的水道。

优势:澳门的中立地位能够提供暂时的庇护,且便于后续向大后方或海外转移。水上路线相对陆路更为隐蔽灵活。

风险:日军海军正在加强沿岸巡逻,任何船只都可能遭到盘查。澳门虽属中立,但日本特务活动频繁,绝非安全港湾。

关键节点:长洲岛东侧一个废弃的灯塔,每晚九点会有三短一长的信号灯闪烁,那是接应船只出海的暗号。

象征意义:这条路线承载着国际联系的微弱希望,是借助外部力量延续斗争的火种。

南线:“海狐之途”

这是最大胆的路线——利用夜色掩护,从赤柱半岛最南端的隐秘海湾出发,乘坐特制的小艇穿越公海,目标是抵达尚未被日军占领的菲律宾群岛。

优势:完全避开日军陆上封锁,一旦进入公海,生存几率将大幅提升。菲律宾仍有美军基地在坚持抵抗。

风险:冬季的南海风急浪高,小艇随时可能倾覆。日军海军在主要航道布设了大量水雷,且巡逻舰日夜巡弋。

关键节点:必须在农历每月的朔日前后行动,那时没有月光,最适合秘密出海。但海况也最为凶险。

象征意义:这条路线象征着最决绝的突围,是向死而生的勇气考验。

“账房”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孙子兵法·九变篇》有言:‘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每条路线都有其价值,也都有其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