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的决策基于冷静的风险收益评估:
1.信息不对称:黛小姐可能拥有他所不知的关键情报。
2.沟通渠道:这或许是一条绕过正式外交僵局、向特定方传递信息的非正式途径。
3.态势感知:亲身感受沙龙氛围,是了解各派系情绪和力量对比的直观方式。
4.维持关系:与黛小姐这样的核心节点保持良好关系,本身具有战略价值。
权衡之后,潜在收益大于已知风险,尽管风险巨大且不可预测。
杜邦下意识地将信封拿起,靠近鼻尖,再次轻嗅那紫罗兰香气。旋即,他自嘲地笑了笑自己的多疑。然而,在一种莫名冲动的驱使下,他走到壁炉边,将空信封小心翼翼地靠近跳跃的火苗烘烤(一个古老的情报手法)。几秒钟后,在信封内侧原本空白处,一行极淡的、需要极仔细才能辨认的铅笔字迹缓缓显现:“小心糖里的盐。”(éfiez-vo du sel dans le sucre.)
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警告。是黛小姐的提醒?还是他人借她渠道传递的信息?这瞬间将下午茶的威胁等级和神秘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此刻,书桌上的电话铃响起。是巡捕房勒克莱尔打来的,语气凝重,简要汇报了对古董店“韫古斋”的间接监控发现日本特高课人员活动频繁。几乎是同时,秘书又送进来一份电文,来自维希政府外交部,措辞严厉地质询其应对日方要求的进展。
三方压力同时挤压而来:沙龙的谜语、古董店的危机、巴黎的斥责。杜邦感到太阳穴突突地跳动着。周四的下午茶,不再仅仅是一场社交活动,它已交织进所有紧迫线程之中,变成了一个必须全力以赴应对的关键节点。
杜邦推开窗户,试图驱散脑中嗡嗡作响的疲惫感。晚风送来了上海秋夜凉意,也送来了远处依稀可闻的爵士乐旋律和日本军车驶过外滩的沉闷轰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扭曲交织,构成一首极不协调的、属于这座沦陷之都的夜曲。他手中那张散发着幽香的邀请函,此刻感觉重若千钧。
他最终没有打电话给勒克莱尔追问古董店细节,也没有立刻起草回复维希政府的电文。他需要保存精力,清空思绪,为即将到来的下午茶做好准备。他走到衣橱前,取出那套最正式的三件套西装,吩咐仆人仔细熨烫。又打开保险箱,取出一支小巧的、足以放在马甲口袋里的镀金钢笔——笔杆内藏有一枚极细的探针,可用于检测某些已知毒物。
这不是多疑,这是在上海生存的必要审慎。他将以最完美的外交官仪表,步入黛小姐那香气馥郁、笑语盈盈,却可能步步惊心的客厅战场。他知道,在那里,每一句寒暄都需要解码,每一个微笑都需要权衡。风暴往往孕育于最精致的茶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