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便忙碌起来——摄像师调整机位,将镜头对准临时搭建的“美食课堂”;场务搬来几张木桌,铺上干净的粗布;村民们也热情地帮忙,有的拿来自家的厨具,有的摆放食材,不一会儿,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的“美食课堂”便布置好了。
镜头下,陆砚辞和村民们一起,成了“美食老师”,手把手地教沈越、苏晴等嘉宾制作地道的山村美食。
李大爷拿着竹筒,教沈越处理食材:“先把糯米泡上两个钟头,再把泡好的米装进竹筒里,加一点点水,塞上竹叶封口,放在火上烤,烤到竹筒裂开,香味就出来了!”沈越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帮着修整竹筒边缘,脸上满是新奇。
王大娘则拉着黄垒,教他腌萝卜干的技巧:“萝卜切条后,先晒半天,去掉点水分,然后加生抽、盐、糖,最重要的是加两勺米酒,密封起来,放三天就能吃!”黄垒一边听,一边在小本子上记着,时不时还提出疑问,两人交流得不亦乐乎。
陆砚辞则站在苏晴身边,教她用竹编小蒸笼蒸饭。那蒸笼是村民手工编织的,竹条纤细均匀,透着淡淡的竹香。陆砚辞拿起一把浸泡好的糯米,轻轻放进蒸笼里,动作轻柔而娴熟:“先把蒸笼放在沸水上,用中火蒸,竹子的清香会在蒸制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到米粒里。”他一边说,一边调整着蒸笼的位置,“电饭煲煮的饭虽然方便,但少了这份天然的竹香和烟火气。你看,山村的美食,讲究的就是食材本身的味道,用最简单的厨具,激发出最纯粹的香气。”
苏晴听得专注,眼睛亮晶晶的,她学着陆砚辞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糯米铺平,还特意找来几片干净的竹叶,铺在糯米上:“这样是不是能让竹香更浓一点?”陆砚辞笑着点头:“没错,很聪明。”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美食课堂”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村民们的笑声、嘉宾们的提问声、食材的香气交织在一起,画面温馨而治愈,仿佛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此时,节目实时直播的弹幕早已被观众的留言刷屏,密密麻麻的评论不断滚动:
“天呐!这才是《归园田居》该有的样子啊!有山有水有村民,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太治愈了!”
“看得我都想回农村了!这种邻里之间分享美食、一起动手做饭的感觉,真的太让人向往了!”
“求节目组赶紧出官方美食教程书!李大爷的竹筒饭、王大娘的萝卜干、陆先生的竹笼蒸饭,我全都想学!”
“好喜欢这种氛围!没有剧本,没有刻意的表演,全是最真实的烟火气,这才是慢综艺该有的样子!”
“村民们也太热情了吧!张婶送米酒,李大爷教做竹筒饭,好淳朴的感情,看得我鼻子都酸了!”
随着“山村美食课”的推进,节目热度也一路攀升。不仅直播间在线人数创下新高,相关话题#山村美食课太治愈了# #陆砚辞教做竹笼蒸饭# #村民的美食智慧#也接连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很多网友表示,通过节目,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美食技巧,更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淳朴,甚至有不少人开始计划周末去周边的乡村体验生活,感受这份独特的烟火气。
一场因“米酒去腥”引发的小小分享,意外催生出了山村美食的“出圈效应”。而这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画面,也成了这档慢综艺中最温暖、最动人的片段之一,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生活的魅力,感受到了平凡美食中蕴藏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