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141章 老友助力,程砚秋的“筛选把关”

第141章 老友助力,程砚秋的“筛选把关”(2 / 2)

两人正低头讨论着歌词的细节,负责联络的村民李叔匆匆走来,他手里还拿着一顶草帽,脸上带着些许局促:“陆先生,闻声音乐的几位老总已经到村口了,我看他们穿着西装,怕弄脏了,就先让他们在老槐树下等着,现在把他们请过来吗?”

陆砚辞点头:“好,麻烦李叔了,让他们过来吧。”

没过多久,三位穿着笔挺西装的闻声音乐高管便快步走了过来。为首的是市场部总监王总,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手里提着一个印着品牌logo的精致礼盒,脚步匆匆却刻意放轻,像是怕踩坏了竹屋前的青石板。跟在他身后的两位高管,一位不停抬手看表,另一位则紧张地攥着礼盒的提手,指节都泛白了——毕竟眼前这两位,一位是隐居多年、作品寥寥却首首封神的音乐才子陆砚辞,一位是当下乐坛炙手可热、拿奖拿到手软的实力派歌手程砚秋,都是他们万万得罪不起的存在。

“陆先生,程老师,您好您好!”王总快步上前,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双手微微前倾,恭敬地想要握手,“没想到程老师也在,真是蓬荜生辉啊!我们本来还想着,要是能请到程老师合作,那真是天大的荣幸,没想到今天直接见到本人了!”

程砚秋只是淡淡点头,没有过多寒暄,双手依旧放在膝盖上,保持着礼貌却疏离的姿态。陆砚辞则示意他们在石桌旁的竹椅上坐下,直接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关于合作,我和砚秋已经商量好了,有几个明确的要求,你们先听清楚,能做到我们再谈后续。”

王总立刻收起笑容,慌忙从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恭敬地说:“陆先生您请讲,您的要求我们一定照办,绝无二话!”

“第一,《麦浪》这首歌,由张捷演唱。”陆砚辞的目光落在王总脸上,眼神清澈却带着力量,“编曲方面,必须完全保留原版的自然感和空灵感,我会提供最初的deo作为参考——就是我用吉他弹唱的那个版本,没有任何后期修饰。不允许添加任何多余的商业化电子音效,包括Auto-tune修音也绝对禁止,后期混音要以‘干净、纯粹’为核心,突出吉他的原声和张捷嗓音里的质朴。我和砚秋会全程盯梢,每一个编曲版本都要经过我们确认,一旦发现偏离方向,立刻暂停制作。”

王总连忙点头,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字迹都有些潦草:“没问题没问题!张捷是我们公司最看重的新人,他的嗓音本来就干净,肯定能唱好《麦浪》!编曲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来,专门安排擅长原声制作的团队,绝不多加一个不该加的音效,您放心!”

“第二,关于合唱歌曲。”陆砚辞继续道,语气依旧沉稳,“歌名定为《溪畔》,由我和程砚秋共同作词作曲,内容主要描绘云栖村的山村生活,突出自然与治愈的风格。你们的任务,就是负责专业的后期制作,调配公司最顶尖的制作团队,尤其是负责乐器录制的老师,必须是业内公认的原声专家,确保歌曲的质感,同样不允许过度商业化。”

程砚秋这时补充道,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组乐器音色样本:“这首歌我们追求的是‘氛围感’,后期制作要突出乐器的原声。比如竹笛要用南方的短笛,音色更清脆,像溪水流淌的声音;古筝要选老琴,音色更醇厚,带着山林的沉稳;混响也要自然,就像在竹屋里录音的效果,不能弄得像KtV里的立体音效,太假。”

“明白明白!”王总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连连应承,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甚至掏出纸巾擦了擦,“我们公司有个专门做国风原声的制作组,之前给很多古风剧做过配乐,经验丰富!我回去就安排他们对接,保证按您的要求来!”他心里暗自庆幸,幸好程砚秋也在,不然他真怕自己漏记了什么细节——这位可是出了名的“细节控”,之前合作过的制作人都知道,他连吉他弦的张力都要亲自调试。

“最后一点。”陆砚辞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位高管,语气里多了一丝暖意,像是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这两首歌发行后产生的所有收益,包括版权费、播放分成、商演收入,扣除必要的制作成本后,剩余部分,全部捐给云栖村村小,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和购买图书文具。我已经和村长沟通过了,后续会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孩子身上。”

这话一出,三位高管都愣了一下,手里的笔都停了下来。他们原本以为,像陆砚辞和程砚秋这样的歌手,合作肯定是为了流量和收益,没想到竟然要把收益全部捐出去。王总连忙站起身,语气诚恳得有些激动:“陆先生,程老师,您们这份心意真是太让人感动了!您放心,我们公司愿意承担所有的宣发成本,包括线上推广、线下活动,一分钱都不用从歌曲收益里扣,让更多的钱能捐给村小!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绝对保证品质,绝不让您们失望!”

程砚秋见他态度诚恳,又主动提出承担宣发成本,紧绷的神色终于缓和了些许,他看向陆砚辞,微微点头——显然,对于这个结果,他很满意。陆砚辞端起茶杯,对着三位高管举了举,杯中的茶水泛起细微的涟漪:“那就辛苦你们了。具体的合同细节,后续让我的助理和你们对接,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好的好的!”王总如蒙大赦,连忙点头应下,又说了几句“您放心”“我们一定办好”的客套话,便带着另外两位高管识趣地离开了。走的时候,他们甚至特意放慢脚步,怕脚步声惊扰了这山村的宁静。

竹屋前再次恢复了宁静,阳光洒在石桌上,将青瓷茶杯的影子拉得很长,山茶的香气依旧袅袅。程砚秋靠在竹椅上,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看着远处溪面上嬉戏的白鹅,笑着对陆砚辞说:“这下好了,合作的事算是定下来了,不用再担心他们乱改你的歌了。接下来,咱们可得好好琢磨《溪畔》的歌词了,我刚才想到一句,‘雾漫青溪竹影摇,风携草香过石桥’,你觉得怎么样?”

陆砚辞笑着点头,拿起一旁的宣纸和毛笔,笔尖蘸了些墨汁:“不错,很有画面感。我也想到一句,‘浣衣声随夕阳落,一溪明月照花娇’。”他一边说,一边将句子写在宣纸上,墨字在纸上晕开,带着淡淡的墨香。

程砚秋凑过去,看着宣纸上的句子,眼睛一亮:“这句好!把傍晚和夜晚的溪畔都写进去了,温柔得很。”

山间的风轻轻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吹得宣纸上的墨字微微晃动,远处的鸟鸣和溪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也在为这对老友的默契与善意,送上最温柔的祝福。阳光正好,茶香袅袅,溪水流淌,这云栖村的清晨,因为一场老友的重逢,因为一首即将诞生的歌,变得格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