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99章 承诺与告别,直播后的“余温”

第99章 承诺与告别,直播后的“余温”(1 / 2)

夕阳西斜,像一枚被日光烤得融化的金橘,拖着长长的橘红色尾焰,缓缓沉入青溪河对岸的黛色山峦。漫天霞光如打翻的调色盘,泼洒出从暖金熔化成橘红、再晕染开胭脂粉的渐变天幕,细碎的光粒透过书房雕花窗棂的缠枝莲纹路,在满墙手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江湖志》里“郭靖守襄阳”的墨痕被镀上金边,仿佛能看见城楼上飘扬的旌旗;《青云问道》的角色草图里,“青云弟子御剑飞行”的衣袂仿佛沾了暖意,有了飘动的质感;连桌角那本《逆行者》乐谱的牛皮纸封面,都泛着柔和的琥珀光泽,页边因反复翻阅而卷起的弧度,像被岁月轻轻吻过的痕迹。

院子里,老槐树的枝叶在晚风里轻轻摇曳,筛下的光斑在青石桌上缓缓移动,像一群跳动的金色小精灵;墙角的月季开得正盛,粉色花瓣沾着夕阳的余晖,像撒了一层细碎的金箔,晚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落下几滴带着暖意的露珠;青溪河里的水泛着粼粼波光,几只白鹅拖着长长的影子,慢悠悠地向岸边游来,时不时低头啄一口水面的浮萍,发出“嘎嘎”的轻鸣;远处的村舍升起袅袅炊烟,淡蓝色的烟柱在夕阳里散开,与天边的霞光融为一体。整个云栖村都浸在这温柔的暮色里,连空气都带着夕阳晒暖的清甜气息——有泥土的芬芳,有月季的花香,还有远处传来的饭菜香,直播也在这静谧又治愈的氛围中,悄然接近尾声。

陆砚辞缓缓站起身,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在霞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衣角被晚风轻轻吹动,像一片舒展的柳叶。他走到书房中央,那里正是所有摄像机镜头的聚焦点,脚下的红木地板因常年踩踏而光滑温润,映出他清瘦的身影。他抬手理了理领口,指尖掠过布衫上一道细微的针脚——那是上次帮李大爷修屋顶时挂破的,后来自己用粗线缝补的痕迹,此刻在霞光里却显得格外质朴。然后,他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腰背挺得笔直,像院角的青竹,弯腰的角度恰好是九十度,既带着对屏幕前千万观众的尊重,又不失文人的谦和风骨。阳光落在他的发顶,映出几缕不易察觉的浅棕,那是常年在田间劳作、被日光晒后的痕迹,比任何染剂都更自然。

“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屏幕前的朋友,从午后的蝉鸣到黄昏的霞光,陪伴我度过了这几个小时的时光。”他直起身,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镜头,眼神里满是温和的真诚,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比平时多了几分柔软,像青溪河里被晒暖的流水,“今天原本只是想和王磊、黄垒几位朋友,在书房里喝喝茶、聊聊创作,分享些写稿时的琐碎想法——比如《凡人寻仙录》里韩立的性格转变,《麦浪》里那句‘炊烟缠着夕阳’的灵感来源,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驻足观看,你们的每一条留言、每一个点赞、每一份礼物,我都记在心里,就像记得村头老槐树下,孩子们听故事时亮晶晶的眼睛。”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布纹,那里因常年握笔而有一道细微的磨损,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味这一天的交流——从创作初心到作品细节,从村民趣事到孩子笑脸,每一个瞬间都带着温度:“通过今天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作品的热爱,也看到了很多朋友留言说,从《逆行者》里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从《青云问道》里读懂了‘坚守’的意义,从《麦浪》里想起了家乡的田野。对一个创作者而言,这是比任何收视率、任何天价版权都更珍贵的认可。所以,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做几个小小的承诺,就像和老朋友约定一样。”

“以后,我会偶尔在启点中文网更新作品。”他的语气很平和,没有承诺日更、爆更,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诚信,像村口老井里的水,清澈而可靠,“《凡人寻仙录》的后续章节,会按照之前和读者的约定,每周三更新三章——不追求速度,只保证每一章的情节逻辑、每一句对话都经得起推敲,不让大家为了‘等更新’而失望;其他未完成的作品,比如《江湖志》的番外《襄阳夜雨》,写的是郭靖夫妇晚年的日常;还有《科幻三部曲》的开篇,也会在打磨成熟后,陆续和大家见面。更新可能会慢,但每一个字,我都会用心去写。”

“另外,《归园田居》这档节目,我也会常来串串门。”他转头看向身边的王磊和黄垒,眼里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眼角的细纹在霞光里显得格外亲切,“如果节目需要,我可以带大家去看看村里的春耕——三月里播种水稻时,村民们挽着裤脚在田里插秧的热闹;去看看秋收——十月里收割麦子时,金黄的麦浪里传来的欢声笑语;也可以去村小的图书室,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或者在院子里,分享些田园生活里的创作灵感——比如清晨的露水如何启发了《麦浪》的旋律,黄昏的星辰如何催生了《星尘归途》的构想。但我来,不是为了增加曝光,不是为了流量,只是想和大家多些真诚的交流,就像今天这样,没有剧本,没有套路,只有茶和故事。”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调侃,眉眼都舒展开来,像被霞光染暖的云朵:“但是,我还是想保留大部分隐居的日子。毕竟,院子里的鸡窝里,那只芦花母鸡今天下午刚下了三个鸡蛋,还等着我去捡——要是晚了,说不定会被隔壁的小花猫偷去;菜地里的小白菜,今天傍晚该浇第二次水了,早上浇的水已经被太阳晒得差不多了,要是不浇,明天叶片就会蔫掉;还有青溪河的鲫鱼,到了这个时辰最容易上钩,我还想趁着月色钓两条,明天早上煮一碗鲜美的鱼汤,给来帮忙修篱笆的王大爷当早餐呢。”

这番话一出,书房里的嘉宾们都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黄垒笑着摇头,手里还端着那杯早已凉透的绿茶,却依旧觉得心里暖暖的:“陆先生,您这是把田园生活过成诗了!每天喂鸡、浇菜、钓鱼,还有时间写那么多好作品,我们可都羡慕坏了!”张捷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向往,手里还紧紧攥着刚才陆砚辞给他的《麦浪》曲谱,指尖轻轻摩挲着纸上的音符:“要是以后有机会,真想跟着您学学钓鱼、种种菜,感受下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说不定还能从里面积累些创作灵感呢!”直播间的弹幕也瞬间变得轻松起来,满屏都是“哈哈哈哈”“陆神太可爱了”“这才是真正向往的生活”“原来大佬的日常这么接地气”,评论区里的氛围,像被夕阳晒暖的空气,温柔又欢快。

“最后,还有一份小小的礼物,想送给大家,算是今天陪伴的一点心意。”陆砚辞不再调侃,脸上恢复了温和的认真,转身走到书桌前。书桌是村里老木匠用本地红木打造的,桌面因常年放笔、铺纸而有一道浅浅的压痕,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叠得整齐的稿纸——稿纸是普通的方格纸,边缘有些微卷,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纸页上还沾着几点淡淡的墨渍,像是写稿时不小心滴上的。他轻轻展开稿纸,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然后将稿纸朝向镜头,纸上用钢笔写着清晰的标题——《星尘归途·第一章:星舰启航》,字迹遒劲有力,带着他特有的笔锋,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而认真,偶尔有几处细微的涂改,用钢笔轻轻划掉后重新书写,更显创作的用心。

“这是我正在创作的《科幻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星尘归途》的第一章。”他的语气里带着对新作的期待,眼神也亮了几分,像天边闪烁的星辰,“灵感来自去年夏天,在村头的晒谷场看星星——那天晚上没有月亮,漫天星辰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银河清晰得仿佛能看见星星在流动。看着那些遥远的星辰,我突然就想到,如果有一天,地球的资源耗尽,人类不得不离开家园,乘着星舰在宇宙里寻找新的栖息地,会是怎样的故事?会不会有恐惧,有迷茫,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会不会在遥远的星球上,遇见和人类相似的文明,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与交流?”

他顿了顿,手指轻轻点了点稿纸上的某一段,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这一章里,写的是人类第一艘星际移民舰‘星尘号’启航的场景——舰体像一座银色的山峰,在发射架上缓缓升起,发动机喷出的蓝色火焰照亮了整片夜空,舰内的宇航员们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地球,眼里有不舍,也有坚定。目前这一章刚完成初稿,还有些细节需要打磨——比如星际航行时的失重感描写,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逻辑,都需要再推敲。今天先让大家尝个鲜,算是给大家的一个小惊喜。”

“《科幻三部曲》和我之前的作品不太一样,”他又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谨慎,也带着对新领域的敬畏,“之前写武侠、仙侠,更多的是依托传统文化和想象力,而科幻需要更多的科学逻辑——比如星际航行的原理,外星文明的设定,都不能太脱离现实。所以创作难度比之前要大一些,完整版还需要些时间。大家不用着急,好作品就像院里的月季,需要慢慢施肥、浇水,才能开出最美的花。我会慢慢打磨,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弹幕瞬间被激动的留言淹没,评论刷新速度快得形成一道模糊的光影,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在屏幕前表达着期待与兴奋,评论区里的氛围像被点燃的火焰,热烈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