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在首日全球票房拿到令人瞩目的 8800 万美元之后,这个消息如同一股强大的引力一般,瞬间吸引了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想要一探究竟。果然,票房也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节节攀升,短短三天时间内,全球票房累计就达到了惊人的 3 亿美元!
在进入第二周,《地心引力》的口碑在北美市场彻底 “爆发”。
影评平台烂番茄给出 98% 的新鲜度 —— 这一分数在科幻片史上仅次于《2001 太空漫游》。
专业影评人聚集地 Metacritic 更是打出 96 分的超高评价,称赞其 “重新定义了太空题材电影的技术天花板”。
即便是普通观众主导的 eaSre 评分,也收获了 A - 的优异成绩(科幻片平均评分多在 B + 区间)。
口碑的加持下,影片北美次周票房再收 3100 万美元,仅比首周下滑 30%,远低于同期影片 40%-50% 的平均跌幅,“长线票房” 的潜力已然显现。
而真正让《地心引力》实现 “票房跃迁” 的,是中国市场的爆发。
11 月19 日,凭借 “太空题材” 的稀缺性,以及刘亦菲、李文东两位本土高人气明星的加持,迅速点燃观众热情。
从 22 日到 28 日的 7 天里,《地心引力》在中国狂揽 16 亿人民币票房 —— 按当时 1 美元兑 6.97 人民币的汇率计算,约合 2.28 亿美元。
叠加其他海外市场 2740 万美元的次周票房,《地心引力》次周全球票房合计达 3.17 亿美元,加上首三天的 3 亿美元,上映 10 天全球票房已累计 6.17 亿美元。
彼时,业内几乎一致认为,这部兼具技术突破与人文深度的影片,将稳坐今年全球票房冠军的宝座。
就在《地心引力》凭借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时,另一部 “票房巨兽” 悄然登场。
11 月 22 日,《饥饿游戏 2:星火燎原》同步登陆北美与全球多个市场,这部承载着亿万粉丝期待的 IP 续作,瞬间将 2013 年的影市竞争推向白热化。
作为《饥饿游戏》系列的第二部,影片的成功有着坚实的基础。
2012 年第一部上映时,就以 “反乌托邦青春题材” 的新颖设定惊艳市场 —— 在未来的帕纳姆国,极权政府为了控制民众,每年强迫 12 个行政区各派出一名少年男女参加 “饥饿游戏”,游戏全程直播,参赛者必须互相残杀,最终只有一人能存活。
这种融合了青春、冒险、政治隐喻的设定,打破了传统青春片的爱情叙事套路,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
第一部《饥饿游戏》以 6250 万美元的北美首日票房创下青春 IP 的纪录,最终全球票房达 6.91 亿美元,成为 2012 年全球票房第三高的影片。
它的成功证明了 “反乌托邦青春题材” 的巨大市场潜力,也让《饥饿游戏》系列成为与《暮光之城》《哈利?波特》并肩的超级 IP。
而《饥饿游戏 2:星火燎原》的登场,则将这份潜力放大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