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深空回响(1 / 2)

“基石之光”的照耀下,联盟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深耕纪元”的稳定发展期。战争阴云似乎暂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星域蓬勃的生机与创造力。然而,无论是林墨还是联盟的核心成员都清楚,宇宙的深邃远超想象,暂时的平静之下,往往隐藏着更宏大的叙事线索。

这一日,一则来自遥远边疆——“渊墟界”的异常报告,引起了范因斯坦“基石协调司”的高度关注。

“渊墟界”是一片位于联盟疆域与未知虚空的缓冲地带,其规则背景异常“干净”,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宇宙活动的痕迹,也因此被选作测试“协奏基石”远距离规则影响效应的理想观测区。布置在那里的高灵敏度“谛听者”探测器阵列,原本旨在捕捉“基石之光”跨越浩瀚空间时的细微衰减与变化模式。

然而,传回的数据却显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

在过滤掉“基石之光”那稳定和谐的背景波动后,“谛听者”阵列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绝对非自然的规则回声。这种回声并非源自“渊墟界”本身,更像是从更加遥远、更加深邃的宇宙深处传来,经过无数次规则层面的反射、折射和衰减后,最终抵达此地的“余响”。

其模式非常奇特,并非规律的信号,也不是混沌的噪音,而像是一段……残缺的规则结构碎片,或者说,是某种宏大规则构造物崩塌后,散落在时空中的“残骸”。

“分析结果出来了,”范因斯坦在核心会议上展示着经过复杂算法增强后的回声图谱,“这些规则碎片的编码方式……极其古老,甚至比我们接触过的‘永恒基石演算单元’和‘宇宙琥珀’的部分结构还要古老。但其技术路线截然不同,更侧重于……信息在规则层面的无限压缩与递归存储。”

图谱上,那些被重构出的规则碎片,呈现出一种类似分形几何的、无限自相似的结构,每一片碎片似乎都包含着远超其体积的、近乎无限的规则信息量。

“像是……某种宇宙尺度的‘图书馆’的……碎片?”凌霜感知着那图谱中蕴含的、近乎悲壮的浩瀚感,轻声猜测。

“或者是某种记录装置,”林墨沉吟道,“记录了什么?又是谁建造的?为何会崩塌?”

更重要的是,这些“回声”碎片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极其微弱的、非恶意的意识印记。那不是完整的意识,更像是建造者或使用者留在其造物上的“指纹”,或者是一声跨越了亿万光年时空的、无声的叹息。

“基石协调司”尝试将一小片最清晰的规则回声碎片,转化为“协奏基石”能够理解的格式,传递给了它。

“基石”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强烈。

它那恒定温暖的光辉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其规则脉动加快了节奏,散发出一种混合着好奇、追溯,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熟悉感的意念。它似乎从这片来自深空的规则残响中,感应到了某种与它自身“和谐”本质同源,但又走向了完全不同发展路径的……古老亲戚的气息?

它开始主动地、更加精细地调整自身散发的规则波动,不再是单纯的稳定与治愈,而是尝试与那些遥远的、微弱的“回声”进行某种形式的重构与共鸣。它仿佛一位考古学家,试图从破碎的陶片中,拼凑出失落文明的轮廓。

在“基石”的主动干预下,“谛听者”阵列接收到的“回声”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丝。更多的规则碎片被捕获和分析,一幅模糊的图景开始逐渐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