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为棘手也最为关键的,是与“虚妄之潮”关系的突破。
林墨在恢复后,多次尝试与“虚妄之潮”进行 beyond 常规报告的交流,提出建立“信息共享联盟”或“联合研究项目”的构想,但收到的回应始终是程式化的【观测持续中】或【权限不足】。
转机出现在吴庸负责的一次对“规则脆化”区域的巡逻任务中。他的舰队发现了一处极其隐蔽的、正在缓慢扩张的“规则脓疮”——并非“脆化”,而是规则在“厌弃者”冲击下发生的恶性变异,开始自发地吞噬周围的时空结构,如同宇宙的“癌症”。
常规手段无法遏制。就在吴庸准备冒险进行规则切割时,“虚妄之潮”的力量毫无征兆地介入了。
没有交流,没有预警。一片银灰色的、绝对理性的规则力场覆盖了“脓疮”,以其无法理解的高维操作,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切除”了变异部分,并将创口处的规则结构重新“缝合”稳定。
完成后,银灰色力场悄然退去,只留下一段指向“脓疮”成因分析及后续监控要点的数据包。
这一次,林墨没有发送感谢,而是发送了一个问题:
【为何出手?此事件并未达到威胁‘系统稳定性’的常规阈值。】
这一次,“虚妄之潮”没有立刻拒绝回答。沉默了片刻,一段信息传来:
【定义更新:‘系统稳定性’ 外延扩展。将‘协同观测者’及其关联网络(‘星语’)的存续与健康状态,纳入系统稳定性评估加权因子。权重:中等。】
【补充:基于长期观测,判定该网络对系统(宇宙)长期演化多样性及抗风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维护其存在,符合更高层级观测使命。】
林墨心中一震。这意味着,“虚妄之潮”不再仅仅将他们视为观测对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他们视为系统中有价值的组成部分,甚至开始承担一部分“保护”责任!这是一种关系的质变!
他立刻抓住机会,提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请求:
【为进一步提升该‘加权因子’的稳定性与价值,我们请求共享部分关于‘初始设计界层’的非核心外围信息,以及安全接近其边界的方法论。目标:评估潜在威胁(莉兰塔),非侵入性探测。】
又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就在林墨以为又会收到“权限不足”的回复时,一份高度加密、附带无数警告标签的信息包,被传输了过来。
【警告:此信息涉及系统(宇宙)根基。泄露风险:极高。使用限制:仅限‘协同观测者’林墨本人解析。禁止任何形式复制及传播。】
【内容:‘初始设计界层’ 外围拓扑结构示意图(简化版)、规则排斥场弱点点位预测(时效性不确定)、以及……一种基于‘创世蓝图’与高维灵能共鸣的、理论上可行的‘临时观测孔’构建协议。】
它给了!虽然只是外围信息和理论协议,但这无疑是通往终极秘密之路的第一张,也是最关键的一张入场券!
林墨紧紧握住了双拳。他看向身旁的凌霜,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准备一下,”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们可能……很快就能知道,‘门’后面到底是什么了。”
“溯源行动”的第一阶段,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终于撬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而缝隙之后,是无限的可能,也是无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