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设想:“‘晶噬’的本质,是一个规则的‘空洞’,一个极度饥渴、试图吞噬一切来填补自身的‘虚无’。它模仿秩序,是因为秩序是它所能接触到的、最‘充实’的结构。但它无法真正理解秩序,只能进行拙劣的模仿,这种模仿反而暂时压抑了它的吞噬本能。”
“你的意思是……”凌霜瞬间抓住了关键,“如果我们能向它内部,注入一种它无法快速分解、却能有效‘占据’其规则结构、使其‘饱和’的信息……一种比秩序更‘复杂’、更‘充实’的东西?”
“比如……经过极致强化和优化的‘星语’?”吴庸接口道,眼中重新燃起光芒。
“正是!”博士肯定道,“不是‘凋零挽歌’那种充满否定性的毒素,而是……一种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可能性的‘规则丰饶之种’! 我们要做的,不是净化它,而是……**‘喂饱’它,用生命的复杂性,去填满那饥渴的虚无,让它从内部‘撑住’,失去吞噬和扩张的动力,甚至……诱导它向一种相对稳定的、非破坏性的形态转化!”
这个设想,与此刻林墨在意识深处进行的“自我重绘”,不谋而合!
数日后,当林墨终于拖着极度疲惫却眼神清亮的意识走出静修室时,他看到的,是同伴们同样带着新希望的目光。他自身规则结构中被灰色侵蚀的区域,并未完全消失,但已经被一片更加复杂、更加灵动、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淡金色规则脉络所覆盖、融合。那些死寂,并未被驱逐,而是被更强大的生命信息所 “包容” 与 “转化” ,成为了新结构的一部分,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创伤,却也彰显着超越创伤的成长。
他了解了博士的新设想,没有任何犹豫。
“这才是‘星语’应有的样子。”林墨的声音依旧有些虚弱,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平和,“不是对抗瘟疫的抗生素,而是滋养荒漠的甘泉。我们要编译的,不是武器,而是……‘赠礼’。”
他们将其命名为——“丰饶赞歌” (hyn of Abundance)。
新的挑战开始了。编译“丰饶赞歌”的难度,远超“凋零挽歌”。它需要将“星语”中所有关于生命、意志、复杂性和可能性的信息,压缩到极致,形成一种高度稳定、难以被快速分解、却又充满内在活性和演化潜力的规则结构体。这需要林墨对“蓝图”和生命秩序的理解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需要范因斯坦博士提供最精密的数学模型支持,更需要凌霜、吴庸、小李将他们各自特质中最精华的部分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这不再是制造工具,而是共同创造一件……艺术的杰作,一件旨在用“存在”的丰饶,去对抗“虚无”饥渴的、宇宙级的礼物。
就在他们全力以赴投入“丰饶赞歌”的研发时,范因斯坦博士接收到了来自遥远星域的、一段极其微弱且加密的规则信号。信号的来源,并非“虚妄之潮”,也非任何已知的“信风舰”。其编码方式古老而奇特,带着一种……与“起源之影”中那些“修补痕迹”同源的、充满生命韧性的气息。
信号的内容经过艰难破译,只有简短的几个词:
【…观察者…认可…尝试…】
【…小心…‘潮汐’…已…改变…】
【…‘摇篮’…坐标…附上…】
信息后面,是一个陌生的、指向宇宙另一片未知黑暗区域的坐标。
“观察者”?“潮汐”改变?“摇篮”?
这突如其来的、神秘的第三方信息,让刚刚看到一丝微光的“星语者”们,再次陷入了更深的迷雾与期待之中。
绝境之中,归返本心,微光已燃。而宇宙的深邃,似乎才刚刚向他们展露出其错综复杂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