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摆的官方通知如同一声发令枪,原本还在观望或享受假期的球员们,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NbA的机器停止运转,但球员们的职业生涯不能停摆。一股组织私人训练、保持竞技状态的暗流,开始在球员圈子中涌动。
林昊是行动派。在与巴恩斯通过电话后,他立刻开始着手规划。他深知,一个人闭门造车效果有限,尤其是在实战对抗方面。他需要高水平的陪练,需要模拟比赛强度。
他的优势在于身处中国,这里篮球市场庞大,不乏优秀的球员,而且相对美国,这里的关注度较低,更容易组织起低调且高效的训练。他通过之前野球场积累的一些人脉,联系了几位在国内职业联赛(cbA)效力的球员,以及几位实力强劲、正在休赛期的美籍外援。这些人同样面临着保持状态的需求,对林昊的提议一拍即合。
很快,一个小型但质量极高的私人训练营,就在林昊所在城市的一个封闭式室内篮球馆悄然成立。参与者算上林昊,一共八人,正好可以分成两组进行高强度的全场对抗。
训练营的气氛严肃而专注。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没有球迷的喧嚣,只有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球鞋摩擦地板的尖啸、以及球员们沟通战术和互相提醒的喊声。
林昊在这里如鱼得水。他不再需要像在野球场那样刻意隐藏实力,可以完全放开手脚。
场景一:防守端”的“橡皮糖
在一次防守回合中,林昊对位的是一位以速度和突破见长的cbA顶尖后卫。对方利用连续的变向和转身,试图摆脱林昊。然而,林昊的脚步如同鬼魅,【低存在感】并非让他消失,而是让他的防守移动更加难以预测和捕捉,他总能提前半步卡住位置,像一块牛皮糖一样紧紧黏住对手。对方感觉每一次发力都像是打在棉花上,极其难受。
几个回合下来,那位后卫喘着粗气,对林昊抱怨道:“哥们儿,你这防守……怎么跟个影子似的,甩都甩不掉!太难受了!”
林昊笑了笑,没有多说。他知道,这是【低存在感】和提升后的基础属性(速度、反应)结合的效果。
场景二:进攻端的“催化剂”
在进攻端,林昊更是将“幻影”风格发挥到极致。他不需要大量持球,但球一旦经过他的手,进攻似乎就变得流畅起来。
一次经典的配合:林昊在弧顶持球,目光**专注地**看向借助掩护从底线兜出来的队友A,同时用**极其隐蔽的手部动作**,示意内线的队友b准备空切。防守他的球员被他的眼神和A的跑动所吸引,重心偏移。就在这一刹那,林昊手腕一抖,一个击地传球穿越防守,精准地送到了反方向空切而入的队友b手中,轻松得分。
“漂亮!”队友b得分后,跑回来与林昊击掌,“你这传球,简直像是在我们脑子里装了GpS!”
连在场边观战的几位教练(被邀请来提供指导)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这个林昊,球商很高啊。”
“他总是能在人缝里把球传出来,而且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存在感不高,但作用巨大。”
林昊在这里尽情试验着他的各种传球技巧,将【精准传球(稳固)】的能力运用到各种复杂局面下,同时也利用对抗赛,不断磨练他新开发的中距离技术和更稳定的三分。
场景三:与NbA外援的“暗战”
练营中还有两位实力不俗的NbA边缘球员(美籍外援),他们和林昊一样,迫切需要在停摆期保持状态,以期在联盟恢复后能找到工作。与他们对位,让林昊感受到了更接近NbA的对抗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