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海魂初铸(1 / 2)

龙江宝船厂的工匠们在为“定远”舰的龙骨铺设而欢呼时,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一处新辟的军港及训练基地内,气氛却远非如此和谐。从沿海各个卫所、水寨抽调而来的首批两千余名“精锐”水师官兵,此刻正面临着他们军旅生涯中最为迷茫和痛苦的时期。

这群人中,有在海上与倭寇、海盗搏杀多年的老卒,有操帆掌舵如臂使指的老舵工,也不乏世代军户出身、熟悉水战的基层军官。他们本以为被选入这“新军”,是来驾驭更大、更威武的新式战舰,继续他们熟悉的追风逐浪、跳帮接舷的战斗。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训练他们的,并非德高望重的老将,而是一群来自北疆、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的“娃娃兵”。这些教官不教他们如何观风辨向,不教他们如何接舷跳帮,反而整天让他们进行枯燥无比的队列操练,要求他们站如松、行如风,连吃饭睡觉都有一套刻板的规矩。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那些年轻的教官竟然要求他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糙汉子,去学习认字、算术,甚至还要听懂那些拗口的“蒸汽原理”、“火炮操作规程”!

“老子在海上砍人的时候,你们这些娃娃还在吃奶呢!现在倒来教老子怎么当兵?”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百户,在又一次因队列不整被训斥后,终于按捺不住,指着年轻教官的鼻子破口大骂。他身后的士兵们也纷纷鼓噪起来,训练场上顿时一片混乱。类似的冲突,在过去半个月里已发生了不止一次。

来自北疆的教官队长**张继业**,面对这群兵痞的挑衅,脸色铁青,却并未退缩。他深吸一口气,厉声喝道:“肃静!此地是新式水师,不是你们撒野的卫所!你们以为未来的海战,还是拎着刀片子跳上敌船互砍吗?错!未来的海战,是在数里乃至十数里外,用巨炮决定胜负!是在钢铁巨舰的轰鸣中,依靠严格的纪律和精准的配合摧毁敌人!不懂机器,不守纪律,你们上了新船,不是水师精锐,是一船等着喂鱼的糊涂鬼!”

冲突的消息很快通过电报传回了北疆。林奇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要打造一支真正的近代化海军,仅仅有先进的装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支与之匹配的、拥有新思维和新纪律的军队。

他向坐镇龙江的太子朱雄英发去了一份详尽的《新式水师编练条陈》。核心只有八个字:“**另起炉灶,重塑海魂**”。

他建议:

第一,立即筹建“**大明皇家海军军官学堂**”与“**水兵教导总队**”,实行官兵分训。军官必须系统学习航海、轮机、炮术、测绘乃至国际法,具备指挥与技术双重素养;水兵则按专业(轮机、枪炮、航海等)进行高强度、标准化技能训练。

第二,引入北疆格物院成熟的“**政治教导员**”制度,向新军系统灌输忠君爱国、保卫海疆、崇尚科学的思想,明确为何而战,提升凝聚力和使命感。

第三,所有人员,无论军官士兵,必须通过严格的体能、技能与文化考核,方可登舰。宁缺毋滥。

这份条陈,无异于对旧式卫所水师体系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朱雄英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条陈,沉思了整整一夜。他看到了其中巨大的阻力,但也看到了打造一支真正无敌舰队的唯一途径。

“准!”次日,太子殿下力排众议,朱批落下,“即日起,按林先生所奏办理!旧有人员,愿留者需通过考核重整,不愿者,发还原卫所!所需经费、人员,一应从优从速!”

雷霆手段之下,训练基地的氛围为之一变。近三成无法适应或不愿改变的老兵被遣散,剩下的人则在高压与新规下,开始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同时,面向社会招募有一定文化基础青年入伍的告示也贴了出去,吸引了部分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