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惊雷与回响(1 / 2)

漠北的黎明,寒意刺骨,却被一声自西北方向山谷传来的、沉闷如滚雷般的巨响悍然撕裂。那声音不似雷鸣,更像一头沉睡在地底的巨兽发出了痛苦的咆哮,连脚下的大地都随之微微震颤。

石油工坊核心实验室内,林奇正对着一盏彻夜未熄的石油灯,核对下一阶段的设备图纸。巨响传来的瞬间,他持笔的手稳如磐石,甚至连眼皮都未曾多眨一下,只是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了然一切的冰冷光芒。几乎与此同时,门外传来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值守的夜不收百户甚至未经通传便推门而入,脸上混杂着兴奋与敬畏。

“先生!大将军!成了!谷里那处贼窝,炸了!”百户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丑时三刻,核心区域烈焰冲天,连地皮都掀翻了一层!咱们的眼线看得分明,那最大的铁家伙碎成了几截,死伤狼藉,没半个时辰绝对扑不灭那大火!”

蓝玉原本正在一旁的沙盘前推演兵力部署,闻声猛地转过身,虎目之中精光爆射,多日来因朝堂弹劾而积压的郁气,仿佛随着这一声惊雷般的爆炸彻底宣泄出来。他重重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代表军队的小旗簌簌抖动。“好!炸得好!林先生,你这份‘大礼’,送得真是恰到好处,痛快!”

他随即收敛笑容,杀气凛然地喝道:“传我将令!亲军卫队即刻出动,以搜查爆炸案凶徒、肃清地方为名,给老子把那个皮货商行,还有我们名单上所有晋王的暗桩,一个一个全端了!动作要快,下手要狠,首要人物务必生擒,所有账册、信件、文书,哪怕是一片带字的纸,都必须给老子带回来!”

接下来的两日,整个北疆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蓝玉麾下最精锐的铁骑如同出闸的猛虎,以雷霆万钧之势,精准地扑向数个早已标记好的目标。反抗微乎其微,在绝对的武力与早有准备的谋划面前,晋王苦心经营多年的情报与破坏网络,如同被沸汤泼洒的积雪,迅速土崩瓦解。一箱箱来不及转移或销毁的密信、账册被运回总督行辕,其中赫然包括与朝中几位活跃的御史、乃至部分实权衙门官员往来的隐秘记录,以及他们试图收买、胁迫北疆基层官吏的证据链。

“先生,你来看!”蓝玉指着几页刚刚翻译抄录出来的名单,上面清晰地罗列着京城官员的姓名、隐晦的财物往来时间与数目,甚至还有几封密信中提到如何利用言官舆论,构陷北疆“穷兵黩武”、“靡费国帑”的具体步骤。“有此铁证,看那些在金陵上蹿下跳、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林奇接过那几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纸页,目光迅速扫过。他脸上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愈发沉静。“大将军,这些证据,足以让几位台前的跳梁小丑身败名裂,暂时堵住一部分悠悠之口。但,”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蓝玉,“这能彻底斩断晋王殿下的手吗?能消除陛下心中,对您我,对北疆这股新生力量的……猜忌吗?”

蓝玉闻言,亢奋的神色渐渐冷却下来,眉头重新锁紧。他并非不懂政治的莽夫,只是很多时候不屑为之。林奇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他刻意忽略的隐忧。

果然,数日后从金陵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朝堂消息,印证了林奇的判断。尽管蓝玉的自辩奏章和部分初步证据已经送达,但弹劾的风潮并未止息,反而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变换了攻击的角度。几位以“清流”自居的官员,不再纠缠于具体的贪腐或失误,而是将矛头直指北疆存在的根本。

“陛下!北疆战事已平,蓝玉却仍大肆征发民力,广建工坊,其所行‘格物’之术,迥异圣人之学,所造之物,如那夜放白光之灯,震天裂地之火油,皆非人间常物,实乃‘妖异’!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动摇国本啊!”一位白发老臣在朝会上捶胸顿足,声泪俱下。

龙椅之上,登基未久、面色仍带着几分病态苍白的**皇帝朱标**,沉默地听着臣子的奏对。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按着御座的扶手,目光扫过丹陛之下神色各异的群臣。他看到了那些真心担忧国事的,也看到了那些别有用心的。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也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北疆之功,朕深知之。蓝玉、林奇,于平定边患、安置流民、开垦荒地,确有实绩。石油灯照明军营,便利百姓,亦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