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18章 粮船破局平物价 商盟崩塌露杀机

第118章 粮船破局平物价 商盟崩塌露杀机(2 / 2)

可他万万没料到,林奇竟能在短短十日之内,从安南、暹罗调来五万石粮——这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购粮、运费共计近十万两银),更需要畅通的海运渠道和与海外诸国的紧密联络。“那皇家银行到底藏了多少银子?林奇又暗中布了多少后手?”赵庸眉头紧锁,心中第一次对这个看似文弱的新政推行者生出了忌惮。

“伯爵大人,”管家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小心翼翼地禀报,“永昌号的钱百万在府外求见,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当面跟您商量。”

“让他滚!”赵庸烦躁地一挥袖,语气冰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当初劝他少囤点,他偏不听,现在闯了祸,倒想来找我擦屁股?”他很清楚,银行的通告看似针对钱百万等人,实则剑指的是为这些商号提供资金支持的自己。如今粮价崩盘,商盟瓦解,唯有立刻与钱百万切割,才能撇清关系,实现“弃车保帅”。

管家应声退下,书房内重归寂静。赵庸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飘落的枫叶,脸色愈发阴沉。他知道,经济战场上的败局已无法挽回,接下来,皇帝和太子的目光,恐怕很快就会转向朝堂,转向那些暗中支持商盟的官员——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市场动荡,商盟崩塌

官粮投放的第三天,金陵的市场彻底变了天。

粮价从每石三两六钱暴跌至一两一钱,回落到正常水平;棉布价格也从每匹五钱银跌至三钱,盐、糖等物资价格紧随其后,纷纷回落。那些此前跟风囤积的中小粮商、布商彻底慌了神,纷纷在自家店铺前挂出“低价抛售”的木牌,有的粮商甚至以每石一两的价格亏本甩卖,只求收回部分本钱。

恐慌如同瘟疫,在投机商人中快速蔓延。“官粮还在陆续到港,再囤着就要烂手里了!”“银行都断贷了,没钱周转,只能卖货!”街头巷尾,满是商人的哀嚎。曾经不可一世的江南囤积联盟,在朝廷的雷霆手段下土崩瓦解——聚丰祥钱庄因挤兑潮倒闭,老板卷着残余银两跑路;和兴布庄被银行查封,布料被低价拍卖;就连几家有背景的商号,也因“涉案”被暂停营业,等待调查。

永昌号的结局最为凄惨。三日期限一到,银行便派护卫查封了其所有产业。账房清点后发现,永昌号的资产仅够偿还三成贷款,剩下的三十余万两成了烂账。消息传出的当晚,钱百万在自家库房的房梁上悬梁自尽,只留下一封遗书,里面满是对赵伯爵“背信弃义”的咒骂,以及对自己“贪心误事”的悔恨。

而朝堂之上,以赵庸为首的反对派官员也陷入了沉默。曾经踊跃弹劾新政的御史们闭了嘴,与江南商帮有牵连的勋贵们低头不语——他们很清楚,经济战场上的惨败,让他们失去了反驳的底气,皇帝和太子的目光,已带着审视与警告,落在了他们身上。

东宫议事,雷霆待发

东宫文华殿内,烛火通明。朱标身着玄色常服,手持户部呈上的奏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奏报上清晰写着:“金陵粮、布、盐等物价已恢复如常,百姓安居乐业,商户秩序井然。”

“先生,江南之事,总算平息了。”朱标将奏报放在案上,对着身旁的林奇感慨道,“此番若不是先生运筹帷幄,想出‘海外购粮’的法子,又让银行及时断贷施压,江南的乱局不知要持续到何时。”

林奇微微躬身,语气谦逊:“殿下过誉。此乃皇家银行调度资金之力,海运船队畅通之功,臣不敢居功。”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经此一役,江南旧商势力遭受重创,银行‘稳定市场’的威信彻底确立,海运的战略价值也得以彰显。日后推行实学、拓建海外商站,阻力会小上许多。”

朱标点头赞同,目光却缓缓投向北方,眉头微蹙:“江南虽定,可韩铮那边还没有消息。辽东的军械走私案,才是真正的要害。”

“殿下放心。”林奇接口道,“韩指挥佥事办事稳妥,此前已传来密报,称已锁定‘通海隆’的核心据点。想必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捷报传来。待晋商走私之线厘清,牵扯出背后的官员与势力,便是此案最终了结之时。”

朱标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他清楚,江南商盟的崩塌,不过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真正的雷霆,还在辽东,在那些勾结外敌、动摇国本的奸佞身上。这场席卷朝野的风暴,远未结束。

(第11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