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 / 2)

读书人往往眼高手低,此类事他们做得顺手。至于孔家,其虽地位尊崇,却也不足为惧。

朱元璋已被何秋说服,此举既可保全孔子本意,又可免生事端。

“此法甚好,何秋亦未真正动摇孔家根基。”

如此方能令孔子与孔家真正分离。

第234章 锦衣卫指挥使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决断:“此法既由你提出,便由你负责处理孔家之事。”

何秋闻言一惊,未料此事竟落于己身。

他面露难色:“玉颖即将携子入京,陛下总不忍我们再度分离吧?”

朱元璋瞪眼道:“国事为重,岂能拘于儿女私情!”

稍顿,又道:“她若来了,朕自会亲自解释!”

何秋心知推脱不得,朱元璋既已允诺亲自安抚其孙女,他再无推辞之理。

但他仍有一虑,自己在朝中并无明确官职,独自前往山东查办孔家,恐有不便。

“不知陛下能否派人与我同行?总不能让我独自前往孔家吧?”

朱元璋含笑答道:

“不必担心,朕欲升你为锦衣卫指挥使,此次前往山东,可率锦衣卫同往。”

何秋顿感不安,连忙推辞。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关系重大,他自认才疏学浅,难以胜任。

“陛下,锦衣卫职责重要,臣才微能浅,实不敢当此重任!”

朱元璋拍案怒道:

“朕命你做,你便做,何来这许多推辞!”

何秋闻言心头一凛,连忙屏息凝神,垂首恭听朱元璋训示。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沉凝:“前些时日锦衣卫体系经朕彻底整顿,无奈之下只得擢升一批内侍为耳目。可这些人呈报上来的尽是琐碎杂务,实在难堪大用。”

“你既是朕的孙婿,又颇具才干,现将锦衣卫交予你执掌。好生替朕管束,严查百官动向,可明白?”

何秋从朱元璋的话语中听出了几分力不从心的疲惫。纵是威震四海的洪武皇帝,终究也难敌岁月侵蚀。

何秋当即跪地叩首:“陛下不嫌臣资质浅薄,委以重任,臣必当竭心尽力,监察朝野,护佑大明江山永固,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听着这番不甚规范的谢恩之词,朱元璋面露欣慰,伸手将他扶起:“朕知晓此事颇为难为,锦衣卫之差向来易招怨怼,少不得要辛苦你了。”

何秋强压下心中不安,坚定应道:“臣定当全力以赴!”

朱元璋轻拍他的肩头:“且去好生履职,朕在京城静候佳音。”

“臣领旨!”

何秋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出宫门。朱元璋凝视着他远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这位精明强干的帝王深知,随着年事已高,权柄自然需要新的寄托。原本太子朱标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惜英年早逝。而今太孙朱允炆尚难担当大任,朝政权柄不免渐入臣子之手。

这实属无奈之举。朱元璋虽竭力栽培朱允炆,却仍感失望。更令他警觉的是,短短数月间,文臣集团已显露出异动。这些朝堂暗涌何秋自然无从知晓,但朱元璋已敏锐察觉到臣工们的违逆迹象。

若在往日,谁敢如此直指太孙舅父?所谓革新政务、特事特办不过托词,告发吕平之人必是另有所图。

经过锦衣卫清洗后,朱元璋对京中动向已难全面掌控,较之往日洞若观火的境况相去甚远。他明白这不单是因年迈耳目前力不从心,更是因人心浮动,诸多臣工已不愿让他知晓太多。

若在昔日,朱元璋定会再行肃清。而今他却心生倦意。众人皆在静待他龙驭上宾,迎接朱允炆执政的文臣时代,这般潮流绝非一人可阻。

既然不便正面抗衡,择选贤才辅佐渡过这段艰难时期,将权柄平稳移交朱允炆,倒不失为明智之举。何秋身家清白,与朝中文臣素无瓜葛,先前那位顺天府尹陈墨,至今仍在地方任职。

何秋能力出众,早前就提出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策略,在处理蒙古降人事务上也展现了高明手腕。身为朱棣的女婿,朱元璋确信他不会对朱允炆继位构成威胁——毕竟何秋还是朱允炆的老师。

走出宫门,何秋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虽然在朱元璋面前显得信心十足,但言语与行动终究是两回事,更何况是接掌锦衣卫指挥使这个烫手山芋。

回到燕王府,何秋看着眼前的朱高炽三兄弟,随口说道:“今日我被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了。”

正与朱高燧争抢零食的朱高煦漫不经心地应道:“姐夫升官了?好事啊,锦衣卫……”话音未落,他猛地起身瞪大眼睛:“怎么会是锦衣卫指挥使?就算不封您做户部员外郎,也该是个主事,怎会派去锦衣卫?”

朱高炽同样震惊。在他们看来,何秋与锦衣卫毫无关联,怎会突然被委以此职?

年幼的朱高燧虽不谙世事,却也知晓朝中官制,好奇追问:“姐夫快说说,皇祖父为何选您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何秋便将与朱元璋的对话细节娓娓道来,最后叹息道:“陛下应是察觉锦衣卫经过清洗后存在的弊病。天子耳目被蒙蔽,以陛下的性子,岂能容忍臣下欺瞒?自然要选派信得过的人执掌锦衣卫。”

朱高煦绕着何秋转了一圈,连连摇头:“可为何是您?皇祖父为何如此信任您?”

第235章 嚣张的孔家

何秋没好气地白了朱高煦一眼:“别忘了我是你姐夫,也就是陛下的孙女婿,终究是一家人!既然说到这,朱高煦你这小子必须来锦衣卫帮我整理档案!”

朱高煦立刻嚷道:“我才不干!锦衣卫的差事既难办又危险,我没疯才不跳这个火坑!”

朱高炽也劝道:“姐夫,前任指挥使蒋瓛因管教不严牵连太子之案被处决;再之前的毛骧在审理胡惟庸案时受贿也被杀。可见锦衣卫指挥使绝非好差事,您还是推辞为妙。”

何秋摇头宽慰:“我岂会不知?但陛下强令我就任,岂容推辞。锦衣卫确实是陛下手中的利器,我不讳言。毛骧当年滥杀无辜、构陷朝臣,陛下处置他是为给百官交代;蒋瓛则因 ** 被诛。这些教训我自当谨记。况且陛下授我此职,主要是为查办孔家。待孔家事了,或许就会收回这个指挥使之职。”

朱高炽欲言又止,毕竟这个官职一旦授予,岂能轻易收回?皇祖父定然存了让姐夫长久担任的心思。

这种话他终究未能说出口,只是忧心忡忡地望着何秋道:“姐夫定要平安归来,此番离京万万不可出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