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
朱棣猛地起身,惊讶地望着何秋:“先生此话当真?本王竟能分得六成?这……未免不妥吧?”
何秋含笑答道:“并无不妥。方才我已言明,运输线路是这门生意的命脉,在分成中占据大头理所应当,殿下尽管收下便是。”
若按实际投入计算,燕王至多能得四成利。何秋特意多加两成,看重的正是他燕王的身份。
要想让肯打鸡在顺天府遍地开花,就必须借燕王的名头震慑宵小。
更何况这位王爷将来会登临帝位。到那时,肯打鸡便是皇家的产业。此刻让利,实为长远计。
朱棣心知肚明,当即举茶相敬:“何先生既如此说,本王便却之不恭了。在此立誓,肯打鸡在顺天府必当畅通无阻!今日以茶代酒,祝我们生意兴隆,既富自身,亦惠百姓!”
说罢仰首饮尽杯中茶。
何秋笑道:“有殿下此言足矣。今日所见小吃不过冰山一角,待其他菜式陆续推出,生意定然更上一层楼。”
朱棣迫不及待追问:“其他菜品……都如先生今日所做这般美味?”
何秋扬眉:“自然同出一脉!”
朱棣强压馋意道:“若真如此,何愁客源?不过眼下尚有一道难关亟待解决。”
何秋沉吟:“殿下所指……可是镇守丰台之事?”
朱棣神色凝重:“正是!本王细究过后,发现丰台防务实在棘手。”
朱棣忧心忡忡,何秋却从容发问:“难在何处?”
“难在防御薄弱!”朱棣眉头紧锁,“丰台距边关较远,城墙低矮,又无护城河。若遇奇袭,实难抵挡!”
何秋挑眉:“此事易尔,不让敌军近前即可。”
“谈何容易!”朱棣苦笑,“如今唯仗 ** 御敌。然箭矢射程有限,难以全面封锁。若全军配备火铳倒可解困,可惜时不我待啊!”
听闻此言,何秋暗自称许:不愧是将来的永乐帝,对火器果然执着。史上神机营虽为太祖所创,真正将其发扬光大者,正是眼前这位燕王。
另有四百名炮兵,配备**重炮一百六十门,大连珠炮二百杆。其余一千人均为骑兵,装备**冲锋兵器。从神机营的配置便可看出朱棣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若非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条件与科技水平,朱棣恨不得让所有明军都配置火器。
“殿下,如今要让全数亲卫换装新式火铳确实不易,但臣已命匠人新造了一批装备,足以令镇守丰台变得易如反掌!”何秋满怀信心地向朱棣汇报道。
朱棣顿时生出兴趣:“何先生又研制出何等利器?”近 ** 忙于政务,未曾过问铁匠工坊及新设的**研究所进展,故对何秋的新成果一无所知。
何秋不再遮掩,直言相告:“臣命匠人铸造二十门大炮,有效射程达五百米,用于守城绰绰有余。”
“五百米?”朱棣难以置信,“父王神机营最精良的火炮射程尚不足百米,先生所造竟能达五百米?”
何秋傲然应道:“殿下切莫将臣与寻常工匠相提并论。常人做不到的,不代表臣也做不到。”
朱棣恍然颔首:“先生乃世外高人,能造出神器也在情理之中,倒是本王失言了。”
何秋拱手道:“殿下不必挂怀。这二十门红衣大炮现存放于**研究所,随时可随军启程。”
朱棣跃跃欲试:“出征前可否让本王一试火炮威力?”
何秋当即劝阻:“不可。此炮威力惊人,若此时试射必惊动蓝玉大军。臣愿以性命担保,这二十门火炮绝无问题。”
早在数日前,何秋通过签到获得完整火炮图纸与检测仪器,经严格检验已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朱棣对何秋深信不疑,当即拍板:“既得先生保证,本王便放心了。今日午后王府校场点兵,明日清晨开赴丰台!”
翌日拂晓,校场之上明黄旌旗猎猎作响。三千全副武装的王府亲卫肃立如松。这位久经沙场的皇子向来重视亲卫建设,就藩前便奏请朱元璋拨付大量军备,驻守顺天后更是日日操练,方练就今日这般雄壮军容。
朱棣立于点将台,向身侧的何秋笑问:“先生观我军容如何?”
何秋由衷赞道:“兵强马壮,气势如虹!”
朱棣脸上掠过一丝得意的笑容,随后却转为叹息:“可惜人手太少,否则本王岂会容忍蓝玉这般张狂!”
何秋点燃一支烟,平静说道:“兵贵精而不贵多,殿下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朱棣望着何秋口中吐出的烟雾,好奇问道:“何先生,你放在嘴里的是何物?”
何秋轻弹烟灰答道:“此物名为香烟,是我故乡的特产。”
“香烟?”朱棣咽了口唾沫,“可否让本王尝尝滋味?”
在丛林生活中,朱棣早已显露出对美食的执着。为了能多品尝何秋的手艺,甚至一度不愿前往封地。如今这份对食物的渴望愈发强烈,见到能入口之物便想一试。
何秋当即拒绝:“不可,此物损害健康,多吸会危及性命。”
“什么?”朱棣愕然,“那何先生你……”
何秋昂首道:“我与常人不同,体质特殊。”
朱棣闻言顿感失望。他心知肚明,自己不像那些养尊处优的皇子,自以为天赋异禀。他自幼随朱元璋颠沛流离,深知朱家出身寒微。既然何秋提及体质特殊,他自然不便强求。
只得转开话题:“此次镇守丰台,何先生不能同行实在可惜。”
何秋挑眉道:“无妨,我本不谙军事,去了也是徒劳。有**研究所众人随行足矣。”
说到底,何秋现在既无文职也无武衔,实在没有理由亲临战场。况且拥有二十门火炮镇守丰台易如反掌,他更愿把握时机积累财富。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权财二者总需占其一。何秋生性不喜拘束,对权势兴趣寥寥,唯有选择成为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