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23章 桂花糖芋苗,赵姨的陶瓮藏了秋

第723章 桂花糖芋苗,赵姨的陶瓮藏了秋(2 / 2)

- 煮制芋头:将粗陶瓮洗净,擦干水分,倒入切好的芋头块和1500l清水(水量没过芋头2,避免水太少煮糊);加入食用碱(用手捏少许即可,搅拌均匀),开大火将水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焖煮25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用木勺轻轻推动一次,防止芋头粘底);煮至芋头能用筷子轻松扎透(筷子插入芋头无阻力,说明已熟,避免煮太久成泥),加入白砂糖和盐(白砂糖分两次加,先加80g,搅拌至融化)。

- 增香调味:继续用小火煮5分钟,至糖水微微浓稠(期间不停搅拌,避免糖粘底);加入浸泡好的桂花(连同浸泡的温水)和桂花蜜,搅拌均匀(桂花蜜最后加,保留浓香味);煮1分钟后,加入剩下的40g白砂糖,搅拌至完全融化(根据口味调整甜度,若喜欢更甜可适当加量)。

3. 勾芡增稠(黏滑口感的核心,淀粉水比例和搅拌是重点):

- 调淀粉水:将玉米淀粉放入小碗中,加入50l冷水(淀粉和水的比例约1:2,避免太稠结块),用筷子搅拌成无颗粒的淀粉水(搅拌至淀粉完全溶解,无沉淀)。

- 勾芡煮制:将淀粉水缓慢倒入陶瓮中,边倒边用木勺顺时针搅拌(持续快速搅拌,防止淀粉结块);保持小火煮3分钟,至汤汁变得黏滑(汤汁能挂在木勺上,滴落时呈线状,避免太稀或太稠);关火,盖上锅盖焖5分钟(让芋头充分吸收汤汁香味)。

4. 盛碗食用(暖身润口的关键,温碗和点缀是重点):

- 盛碗:将瓷碗提前用温水烫一下(温碗,避免汤汁快速变凉);用木勺将桂花糖芋苗舀入温碗中,每碗舀5-6块芋头(数量适中,搭配适量汤汁);表面可再撒少许干桂花(点缀增香,提升颜值)。

- 食用与补救技巧:刚熬好的桂花糖芋苗,深褐色的汤汁裹着粉糯的芋头,撒着金黄的桂花,闻着有芋头的绵香和桂花的甜香。舀一勺入口,芋头粉糯无筋,一抿就化,汤汁黏滑清甜,桂花的香味在口中散开,不齁不腻,咽下去后胃里暖暖的,特别适合秋凉时吃。若汤汁太稀,可再调少许淀粉水,小火煮至浓稠;若汤汁太稠,可加少量热水,搅拌均匀;若芋头不够粉糯,下次煮时可适当增加食用碱用量或延长焖煮时间。

5. 成品特点:

- 桂花糖芋苗呈深褐色,芋头块完整饱满,表面裹着黏滑的汤汁,撒着金黄的桂花。入口先是桂花的甜香,接着是芋头的粉糯,汤汁黏滑不糊口,甜度适中,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赵姨拿起勺子,舀了一块芋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就是这个味!跟我年轻时熬的一模一样,绵得很,甜得也刚刚好,我女儿最爱吃这个了……”

三、甜香满巷人捧碗,母女携手暖秋凉

晚星和谢景渊忙着洗芋头、泡桂花,赵姨坐在灶台边的小凳上,时不时指点两句:“芋头要切得匀……淀粉水别倒太快……”陶瓮里的糖芋苗咕嘟咕嘟冒着泡,桂花和芋头的香味飘出院子,引来了不少街坊。

最先来的是对门的阿婆,她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来:“小赵,你又熬糖芋苗了?这香味,我在屋里就闻到了!”赵姨笑着点头,晚星递过去一个温好的瓷碗,盛了半碗芋苗:“阿婆,您尝尝,刚熬好的,还热乎着呢。”阿婆接过碗,舀了一块芋头,连连点头:“绵!甜!这桂花香太正了,比我上周在小吃铺买的好吃多了,给我再盛一碗,带回家给老伴也尝尝。”

消息传得快,没一会儿,院子门口就排起了队。开馒头铺的张叔来了,说要多买两碗,给早上来买馒头的顾客当配食;放学路过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踮着脚要了小半碗,说“阿姨煮的芋苗比妈妈做的甜”;连住在巷尾的王爷爷都让孙子扶着来了,笑着说:“前几天还跟老伴说,想吃小赵的桂花糖芋苗了,没想到今天就闻到香味了,这口暖等得值!”

赵姨看着热闹的场面,脸上的细纹舒展开来,慢慢站起身,扶着灶台走到桌边,帮着递碗。正忙得热闹,巷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是赵姨的女儿林溪,她手里拎着个行李箱,走进来就说:“妈,我国庆放假回来了,听说您在熬糖芋苗,就赶紧过来了。”

林溪看到院子里排队的街坊,又看了看妈妈手里的瓷碗,笑着说:“妈,您熬的糖芋苗还是这么香,我在外地总想念这个味,同事们都问我哪能买到这么好吃的桂花糖芋苗。”赵姨拉着她的手:“你要是喜欢,妈以后常熬,咱们母女俩一起熬,你帮我切芋头,我帮你看火候。”

林溪眼睛亮了:“好啊!妈,我明天就跟您学熬芋苗,以后我放假回来,咱们就熬给街坊们吃,让更多人尝到您的手艺。”说着,就拿起不锈钢盆,帮着把刚洗好的芋头切成小块——她特意把芋头切得和妈妈切的一样大,时不时问一句“大小行不行”。

夕阳渐渐沉了,透过院中的桂花树照进来,落在陶瓮上,映出温暖的光。院子里的人依然没散,桂花和芋头的香味混着大家的笑声,飘满了整条老街。赵姨看着眼前捧着碗的客人,看着忙着切芋头的女儿,又看了看灶上那只发亮的陶瓮,心里暖乎乎的——陶瓮不再积尘,老味道有了传承,连曾经担心她的女儿都愿意学熬芋苗,这秋天的绵甜,总算能在老街里一直延续下去。而案上那袋剩下的芋头和罐里的桂花,正等着明天被切好、熬进陶瓮里,炖出更粉糯的滋味,温暖老街人的秋凉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