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03章 花生芝麻汤圆,船夫携粉换暖汤

第703章 花生芝麻汤圆,船夫携粉换暖汤(2 / 2)

- 大碗中放入糯米粉,加入150l清水,用筷子轻轻搅拌(搅拌至形成絮状面团,避免糯米粉起筋);用手揉成光滑的糯米团(揉至“三光”:盆光、手光、面团光,约5分钟,揉的时候若粘手,可在手上抹少量干糯米粉);若面团过硬,可加少量清水调节;若过软,可加少量干糯米粉,直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

- 将糯米团分成每份约20g的小剂子(用电子秤称量,确保每个汤圆大小均匀);将小剂子揉成光滑的小球,用保鲜膜覆盖,防止变干(每次取一个剂子包馅,避免其余剂子失水变硬)。

3. 包馅与成型:

- 取一个糯米小球,用拇指在中间按出一个小坑(坑的深度约1,边缘厚度均匀,避免过薄导致包馅时破裂);放入一个冷藏好的花生芝麻馅球,用虎口将糯米皮边缘向上收紧,包裹住馅料,捏紧封口(封口处需捏实,确保无缝隙,避免煮的时候漏馅);将封口朝下,轻轻揉成圆形汤圆(揉的时候动作要轻,避免馅料挤压变形)。

- 包好的汤圆放入铺有干糯米粉的盘子里(表面裹一层干糯米粉,避免粘连);若不立即煮,需将汤圆单个摆放在盘子里,放入冰箱冷冻1小时至硬,再装入密封袋,继续冷冻保存(冷冻可存1个月,煮前无需解冻,直接下锅即可)。

4. 煮汤圆与调糖水:

- 大锅加水,大火烧开(水需加足,避免汤圆下锅后粘连;水烧开后可加少许盐,防止汤圆煮破);将包好的汤圆轻轻放入锅中(用勺子轻轻推动,避免汤圆沉底粘锅);转中火煮,待汤圆浮起后,再煮3分钟(确保汤圆熟透,馅料融化,若为冷冻汤圆,需多煮2分钟)。

- 另起一小锅,加入500l清水,放入30g红糖、生姜片和红枣片,小火加热(煮至红糖完全融化,红枣变软,约5分钟);将煮好的红糖姜枣水倒入盛汤圆的碗中,再将煮好的汤圆捞入碗里(每碗放6-8个汤圆,根据个人食量调整)。

- 在汤圆表面撒上熟白芝麻(增加香气和口感,避免汤圆过腻);若喜欢更甜的口感,可在糖水中再加少许红糖(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趁热食用,口感最佳,冷后汤圆易变硬,糖水易变稠。

5. 成品特点:

- 汤圆呈圆形,表面裹着一层薄糖水,撒着白芝麻,质地软糯q弹,用筷子夹起能轻轻晃动,不粘筷;咬开后,花生芝麻馅呈深褐色,带着浓郁的焦香,馅料细腻中带着花生颗粒,流心却不烫嘴;入口先是糯米的软弹,接着是馅料的香脆甜,最后是红糖姜枣水的暖甜,完全不粘牙、不糊口;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芝麻和花生的焦香,浑身都暖和起来。张船夫舀起一个汤圆,吹凉后喂给儿子:“小子,尝尝这汤圆,是不是你想吃的热乎汤团?”孩子嚼了嚼,笑着点头:“好吃!里面有花生,甜甜的,比上次镇上买的还好吃!”阿砚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吃着:“晚星姐姐,这汤圆好软!咬开有好多馅,我要画下来,让小师妹也尝尝这暖乎乎的汤圆!”晚星尝了一个,笑着说:“芝麻加得正好,香味够浓,下次可以试试加些核桃碎,馅料更丰富。”

三、携汤赠邻,暖香漫坞驱寒夜

花生芝麻汤圆刚煮好,晚星就盛了一碗,递给张船夫:“张叔,您先带回去给孩子尝尝,剩下的我们装在保温桶里,您要是夜里冷,随时来取一碗热乎的。”张船夫接过碗,看着里面浮着的汤圆,笑着说:“这怎么好意思!我就送了点糯米粉,还让你们这么费心。”他从蓑衣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些干莲子:“这是我从河对岸采的莲子,去了芯的,给你们加在汤里,换些汤圆回去给孩子当夜宵。”

谢景渊笑着接过莲子:“张叔太客气了,这点汤圆不算什么,莲子我们收下,下次您来,我们用莲子做新的甜汤招待您。”他把剩下的汤圆装进保温桶,“这汤圆煮好后要趁热吃,您要是夜里划船回来,直接来院里盛,我们给您留着灶火。”张船夫点点头:“那我就不客气了!下次我捞了新鲜的鱼,给你们送些来,你们再做些新吃食。”

阿砚拿着画夹,坐在火塘边,认真地画着花生芝麻汤圆。画纸上,碗里浮着几个汤圆,旁边放着杯红糖姜茶,还有张船夫和孩子笑着喝汤的样子,火塘的火光用橙色铅笔勾勒得温暖极了。“阿砚画得真好!”张船夫凑过来看,指着画纸上的汤圆,“这汤圆画得跟真的一样,我家小子要是看见了,肯定要把画贴在床头。”

阿砚笑着把画夹合上:“张叔要是喜欢,我再画一张给您,这张我要寄给小师妹,让她也看看我们做的热乎汤圆。”他把画好的画小心地折好,放进信封里:“晚星姐姐,明天我去村口寄信,顺便给李奶奶送一碗汤圆,她上次送了红薯干,也该尝尝新做的暖汤。”晚星点点头,递给阿砚一个保温盒:“这里面装了八个汤圆,明天加热一下给李奶奶送去,让她早上喝碗热汤暖身子。”

张船夫提着保温桶,披着蓑衣走出院门,雪粒落在他的肩上,木桨划水的声音渐渐远去。阿砚看着他的背影,对晚星和谢景渊说:“张叔夜里划船好辛苦,有碗热汤圆肯定暖和多了。”谢景渊笑着摸了摸阿砚的头:“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着,天冷了,一碗热汤就能暖透人心。”

晚星捧着碗汤圆,坐在火塘边,轻轻吹了吹,咬下一口,软糯的糯米裹着香脆的馅料,暖甜的糖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热乎起来。院外的雪还在下,火塘的火光映在墙上,保温桶里的汤圆还在散发着热气,等着夜里归来的张船夫,也等着阿砚寄出去的画,给远方的小师妹带去山坞的雪夜暖香。而案上的莲子和剩下的糯米粉,已经悄悄为下一次的点心,埋下了新的期待,或许下次,就能用它们做一款莲子糯米羹,给山坞的寒夜添些不一样的温润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