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593章 油茶暖街角,刘婶守老铜壶

第593章 油茶暖街角,刘婶守老铜壶(2 / 2)

1. 铜壶烧水熬米浆,煮至浓稠后加花生、芝麻搅匀;

2. 盛出时加盐、葱花、香油,撒馓子,成品特点:咸香浓郁,馓子酥脆吸汤,米浆浓稠顶饱,工人早上喝一碗,配个馒头能顶一上午,中午喝着也暖身。

(三)红枣坚果油茶·甜润款

- 适配场景:学生、下午茶人群当加餐,甜润解乏

- 基础原料:

- 主料:小米500g(同经典款炒磨)、红枣100g(去核切小丁)、核桃50g(压碎)、杏仁50g(压碎)

- 辅料:清水2000l、冰糖50g

- 关键步骤:

1. 铜壶烧水,先放红枣煮5分钟出味,再撒小米粉熬浆;

2. 煮至浓稠后加核桃、杏仁、冰糖,搅匀至冰糖融化;

3. 成品特点:甜润不腻,红枣带果香,坚果有嚼劲,学生课间喝一碗,解乏还能补充能量,下午茶喝着暖身又不影响晚餐。

(四)配套特色套餐与快速服务

1. 老人晨练套餐:1碗甜油茶+1个芝麻烧饼,售价九文,提前炒好米磨好粉,客人来只需煮5分钟,8分钟内出餐,老人晨练完顺路买,喝着暖身还顶饿。

2. 工人便携套餐:1碗咸香油茶+1个菜夹馍,售价十二文,油茶提前熬好装保温桶,菜夹馍提前做好,工人提着就能带去工地,趁热喝着方便。

3. 学生课间套餐:1杯红枣坚果油茶(便携杯)+1块山楂糕,售价八文,油茶装密封便携杯,山楂糕独立包装,学生课间买着吃,暖身解乏还能开胃。

刘婶提前炒好米磨好粉、备好辅料,第二天凌晨四点就生了炭火,第一壶甜油茶熬好时,天刚蒙蒙亮。街角晨练的张爷爷路过,闻到香味停下脚步:“刘婶,这是您的油茶香?我可有阵子没喝了!”刘婶用长木勺盛了一碗递过去:“张爷爷,您尝尝,还是老味道,今天还有咸口的呢!”

张爷爷喝了一口,眼睛一亮:“还是这油茶稠!我之前买那速溶油茶,稀得像水,一股子香精味,哪有您这油茶好喝!给我来一份晨练套餐,喝完正好回家!”

不一会儿,街角的街坊就围了过来,上班的小李要了份工人套餐,上学的小敏买了份课间套餐,刘婶忙得额头冒了汗,手里的长木勺却越挥越利索,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三、铜壶重冒热,反转破诡计

第二天上午,刘婶的油茶铺前摆着冒热气的老铜壶,旁边的竹篮里放着提前磨好的米粉和装好的点心,林晚星帮刘婶写了块木牌:“柳氏加盟·刘记老油茶,新味试喝,买套餐送自制南瓜子1小把,提前预定减一文”。刚摆好,就围满了人,连之前去买速溶油茶的街坊都回来了。

“刘婶,给我来一份晨练套餐,打包带走!”“我要两份工人套餐,给工友带!”“帮我装一份课间套餐,等会儿来取!”

刘婶正忙着熬油茶,忽然听到街角传来陈明的声音:“大家别买!刘婶的油茶发酸!我昨天买了一碗甜油茶,酸得没法喝,肯定是米坏了还敢卖!”

街坊们停下手里的动作,疑惑地看着刘婶。刘婶急得脸都红了:“不是的!我的米都是新收的,怎么会酸?”

陈明手里举着个纸杯,里面剩着点油茶,冲街坊们喊道:“大家看!这就是我昨天从她这买的油茶,你们尝尝,是不是酸的!”说着就要把油茶递给旁边的孩子。

林晚星上前一步拦住他:“陈明,别装了。昨天你往刘婶的油茶里加酸味剂、往铜壶里加生水的时候,街角的李奶奶都看见了——她早上起来买菜,正好撞见你在铺门口鬼鬼祟祟,而且我们已经把你散布谣言的事告诉了官府,官差马上就到!”

陈明的脸瞬间白了,他还想狡辩,就见李奶奶从人群里走出来:“我亲眼看见你往刘婶的油茶桶里撒东西,还往铜壶里倒水,你别想赖!”街坊们也纷纷帮腔:“我刚喝了刘婶的油茶,香得正好,哪有酸味!”“你那速溶油茶一股子怪味,我们才不喝!”“刘婶的油茶熬了三十年,我们信得过!”

这时,几个官差快步走来,陈明腿一软,被带走时还不忘瞪了刘婶一眼。

系统光屏亮起【终极剧情反转·铜壶传承】

【加盟成果:刘记油茶铺试营业两天,每天卖出两百多碗油茶、七十多份套餐,早上和下午都得排队。街角的工地还来订了四十份工人套餐,给工人当早餐;附近的托管班也订了三十份课间套餐,给学生当加餐】

【刘婶的转变:她不再坐在矮凳上叹气,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炒米磨粉、备辅料,还学会了提前熬油茶装保温桶、分份打包,在每个包装上贴个小标签,写着“油茶凉了可加热,勿久放”。她把老铜壶擦得锃亮,铜壶边摆着街坊送的吊兰,常对来喝油茶的人说:“油茶就像过日子,得用心炒好每一粒米,熬好每一勺浆,火候到了,味才正。以前我以为大家只图快,现在才知道,暖人的老味道,从来都有人等”】

【意外之喜:街角的便利店老板见刘婶的油茶铺火了,主动留了个保温柜,让刘婶把提前熬好的油茶放在便利店里,顾客随时都能买,销量比铺子里还高;刘婶还收了个喜欢做传统饮品的小姑娘当徒弟,教她炒米磨粉、熬煮油茶,让婆媳传承的油茶手艺有了新希望】

傍晚时分,街角的路灯亮了,刘婶正给一个小朋友装刚熬好的红枣坚果油茶,小朋友捧着便携杯,甜甜地说:“刘奶奶,您的油茶比妈妈冲的好喝!”刘婶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长木勺在老铜壶里轻轻搅动,焦香的米味顺着晚风飘远。林晚星看着腕间的“酪”字印记,对苏晴说:“不管是街口的包子,还是街角的油茶,柳氏食道的核心从来不是多快的效率,而是‘匠心’二字。只要守住老手艺、用真心熬每一勺油茶,老铜壶就永远有热气,老味道也永远能暖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