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510章 老灶温旧味,系统引现匠人缘

第510章 老灶温旧味,系统引现匠人缘(2 / 2)

- 匠人心得:“灶火要‘活’,心要‘静’,搅时想着麦香,捂时念着奶甜,酪才会有‘魂’。”

林晚星按配方制作时,系统光屏的虚影框里,1920年的柳老夫人正对着灶台微笑,而现实里的她,每完成一个步骤,虚影里的老夫人就会轻轻点头。当中灶膛的盖子掀开时,一股醇厚的麦香混着奶香飘了出来,酪体凝得紧实却不硬,用银勺轻轻一舀,能拉出细细的丝,像1920年的时光,在勺里流转。

三、旧灶新用续匠魂,系统揭示传承秘

“这酪的味道……”柳守义舀起一勺,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和我太奶奶做的一模一样!我爷爷说,太奶奶做的酪‘能暖到心里去’,原来就是这个味。”林晚星的系统光屏突然亮起【匠人记忆锚定】:【正在载入柳老夫人1920年教徒弟做酪的记忆……锚定成功】。

林晚星的脑海里顿时涌进段鲜活的记忆:1920年秋,柳老夫人站在老灶台前,教五个徒弟做酪,其中一个就是年轻时的柳氏(林晚星的外婆)。“做酪不是做买卖,是做念想。”柳老夫人用粗糙的手摸着徒弟的头,“这灶膛里的砖,每块都记着温度;这铜锅里的酪,每勺都藏着人心。将来不管遇到啥难处,只要灶还在,酪香就不会断。”

“原来如此……”林晚星眼眶发热,“外婆当年留下老灶台的标记,不是怕配方失传,是怕这些‘靠手靠心’的基础手艺断了根。”苏砚轻轻握住她的手,老灶台突然发出“嗡”的轻响,灶膛里的青砖竟自动归位,砖面上的“酪”字纹路,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金光。

这时,白承宇抱着个工具箱走进来,里面装着些测温仪、湿度计:“我想试试用现代仪器记录‘活灶’的温度变化,说不定能帮着年轻学徒快速掌握手艺。”林晚星点点头,按系统【传承创新】提示,做了道“新奠基酪”:

- 新奠基麦香酪:

- 原料:头茬新麦粉100g(石磨磨制,保留部分麸皮,更有嚼劲)、鲜牛奶500l(本地牧场的有机鲜奶)、荆条蜜30l(沈氏新蜜)、永定河水100l(晨露未干时采集)。

- 现代改良:

1. 左灶温奶时,用测温仪监测温度,确保稳定在45c左右(减少人为误差)。

2. 右灶熬粉时,用电动搅拌器按“三煮三搅”的节奏搅拌(保留定数,节省力气)。

3. 中灶发酵时,用湿度计监测灶膛湿度,控制在60%左右(避免酪体过干或过湿)。

- 保留核心:仍用老灶台制作,柴火选用当年的槐树枝(与柳老夫人当年所用一致),确保灶火的“活气”不变。

四、灶火传薪火,系统使命归本真

暮色漫上来时,西市街的老街坊们都围到了老灶台前。柳守义的孙子柳小酪(刚放暑假的初中生)正蹲在灶前学添柴,白承宇在旁边记录温度数据;沈思酪举着手机直播“老灶做新酪”,弹幕里全是“想尝尝百年前的味道”;王娟带来了自己做的“酪味点心”,和新奠基酪搭配着吃,甜香互补。

林晚星看着这幕,眉心的系统光屏缓缓铺开,上面只有一行字:

【系统终极使命:让老手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灶膛里的活火,能温着新日子,能传给后来人】

字迹渐渐淡去,光屏化作点点金光,一半落在老灶台的砖缝里,让灶膛里的温度更稳定;一半落在柳小酪的手背上,那里竟出现个淡淡的“酪”字印记,像颗刚种下的种子。

苏砚往灶膛里添了把新柴,火焰“噼啪”作响,映着满铺的酪香。林晚星翻开新酪谱,在“奠基麦香酪”的配方旁写下:“2024年春,老灶温,新酪香,柳氏的酪道,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谱,是烧在灶里的火,是握在手里的勺,是一代又一代人心里的暖。”

老槐树的枝桠上,新筑的鸟巢里,雏鸟已经会扑腾翅膀了,啾啾的叫声里,混着灶膛里的柴火香,还有满街的酪香,飘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