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484章 酪香引旧识,故味藏新机

第484章 酪香引旧识,故味藏新机(1 / 2)

一、归京重开铺,新酪引客来

入夏的京城暑气蒸腾,西市街口的老槐树绿荫如盖,林晚星的\"晚星酪铺\"换了新帘——竹编的帘面上绣着串青梅,风一吹,帘角的铜铃便\"叮铃\"作响。棚内添了口新陶缸,缸里泡着\"西湖龙井\",苏砚正用长柄勺舀起茶汤,往青瓷碗里兑着\"杏仁浆\":\"前儿江南来的货郎说,夏日常喝'龙井杏仁酪',能祛暑气。\"

林晚星坐在梨木案后,用银刀将\"苏州杨梅\"切成两半,果肉里的汁水顺着刀背淌进竹盘,映得案上的\"茉莉花瓣\"都泛着粉光。这杨梅是沈知意托人从江南捎的,说\"用盐渍过再入酪,酸甜里带点咸,最是解腻\"。她刚把杨梅碎倒进陶碗,棚外的铜铃突然响得急了。

一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扛着个竹筐站在帘外,筐里码着些深绿色的瓜,表皮带着层白霜:\"店家收'密云香瓜'不?刚摘的,甜得能流蜜。\"汉子掀开筐盖时,香瓜的甜气混着暑气涌进来,把隔壁卖扇子的周伯都引了过来。周伯摇着蒲扇站在棚口,指节敲了敲筐沿:\"这瓜去年我买过,挖了瓤做'香瓜酪',我那小孙孙能连吃三碗。\"

林晚星正往杏仁浆里撒茉莉花瓣,闻言眼睛亮了亮:\"正好试试做'茉莉香瓜酪'。\"她从案下翻出个粗布包,解开时露出些琥珀色的糖块,\"这是李素婆婆给的'岭南黄片糖',说融在酪里,比蔗糖更润。\"苏砚已把香瓜挖了瓤,用竹筛滤着瓜汁,闻言又往汁里滴了几滴\"酸梅汤\":\"加这个,能压一压瓜的甜腻。\"

刚把陶碗放进冷水盆里镇着,棚外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晚星姑娘还认得我不?\"穿月白长衫的青年站在槐树下,手里拎着个蓝布包,衫角沾着些草屑——竟是当年在江南卖过\"桂花糖藕\"的阿元。他把布包放在案上,解开时露出些嫩黄色的花:\"这是'杭白菊',我娘说用它做酪,比薄荷还解暑。\"

林晚星正用银勺搅着香瓜酪,闻言抬头笑了:\"阿元怎么进京了?\"阿元挠了挠头,指节蹭过布包上的补丁:\"前儿在通州遇着个老丈,说京城西市有个卖酪的姑娘,做的酪和当年沈家的味道像......\"话没说完,他突然盯着案上的青瓷碗——碗底刻着个\"沈\"字,正是沈知意家的旧物。

二、酪碗藏旧事,故物露疑踪

\"这碗......\"阿元的指尖在碗沿轻轻碰了碰,眼神突然有些发直。林晚星正往酪上撒杭白菊,见状随口道:\"是沈老家的旧物,李素婆婆说当年沈老先生最爱用这碗盛酪。\"阿元的手猛地缩了回去,指腹在布包上反复摩挲,指节泛白。

苏砚端着刚镇好的\"茉莉香瓜酪\"递过去,碗沿故意擦过阿元的手背——阿元的手腕上有道浅疤,形状像个月牙,沈老夫人曾说过,沈瑾小时候爬树摔了,手腕上留过这样的疤。苏砚心里一动,正想开口,阿元突然抓起布包要走:\"我还有事,先走了......\"

\"等等。\"林晚星叫住他,指着布包上的针脚,\"这补丁的针法,和沈知意做的荷包一样。\"阿元的脚步顿了顿,背影僵了僵。周伯摇着蒲扇凑过来,扇面拍了拍阿元的肩:\"小郎君面生得很,刚来京城?\"阿元含糊应着\"是\",却没回头,快步钻进了西市的人流里。

苏砚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突然低声道:\"他刚才摸碗的动作,和沈瑾当年一模一样。\"林晚星舀了勺香瓜酪,指尖在碗底的\"沈\"字上划了划:\"还有那道疤......\"话没说完,棚外的铜铃又响了。沈知意提着个食盒跑进来,盒里的\"绿豆糕\"还冒着热气:\"祖母说让你们就着酪吃,解暑。\"

她刚把绿豆糕放在案上,目光突然落在阿元留下的布包上——包角绣着朵小小的梅花,和沈瑾当年常戴的荷包纹样一模一样。沈知意的手猛地攥紧了食盒,指节发白:\"这包......是我哥的!\"她翻出布包里的杭白菊,花瓣下压着张折叠的素笺,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着\"通州码头,七月初七\",落款处的\"瑾\"字被水渍晕得发虚。

林晚星突然想起前日翊王说的——漕运局余党可能在通州码头交易。她刚要把素笺折起来,苏砚突然指着笺角的墨迹:\"这墨里掺了'松烟',和当年沈瑜账册上的墨一样!\"沈知意的指尖抖了抖,素笺落在地上,露出背面的字:\"以酪为记,见碗如见人\"。

三、新酪设巧计,暗局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