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客官,快一年了。\"林晚星低着头说,\"都是按祖上传的法子做,用料实在些。\"
男子点点头,又问:\"那本《云栖紫苏谱》,是你外祖父苏振南所着?\"
林晚星愣了愣:\"是。客官怎么知道?\"
男子笑了:\"朕小时候,苏先生曾给朕看过脉。他说'医者仁心,厨者匠心,都是用心换心'。\"他拿起案上的《云栖紫苏谱》,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这页'紫苏叶蒸蛋'的批注,还是朕当年闹着要吃,苏先生特意加上的。\"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眼前的\"张老板\"竟是当朝天子。林晚星忙要下拜,却被皇上扶起:\"免礼。在这铺子里,朕就是个吃点心的客人。\"
三、意外生波折,反转见赤诚
正说着,门口突然传来争吵声。个穿灰布衫的汉子闯进来,手里攥着块碎糕:\"你们这铺子的点心有问题!我娘吃了这紫苏暖糕,肚子疼得打滚!\"
林晚星心里一紧,刚要开口,汉子身后跟着的老妇人突然说:\"儿啊,你弄错了!我肚子疼是老毛病,跟人家的糕子没关系!\"
汉子却不依:\"娘你别护着他们!定是这糕子不干净!\"他说着就要掀摊子,却被带刀侍卫拦住。
皇上放下筷子,看着汉子问:\"你娘吃的糕子,还有剩的吗?\"
汉子愣了愣,从怀里掏出块碎糕。皇上让刘管事递过来,用银簪挑了点,又闻了闻:\"这糕子用的是新磨的粉,紫苏也是鲜的,没坏。倒是你袖里的药瓶,倒些出来看看。\"
汉子脸色一白,袖中的瓷瓶\"当啷\"掉在地上。瓶里的药粉撒了出来,温老者凑过去闻了闻:\"这是'巴豆粉'!掺在吃食里,会让人腹泻。\"
老妇人急得直拍腿:\"你这孽障!我就说别听'玲珑斋'掌柜的唆使,你偏要!他给你十两银子,让你坏人家铺子的名声,你......你对得起良心吗!\"
皇上的脸色沉了沉。李明轩上前一步:\"臣这就去拿'玲珑斋'掌柜来问话!\"
\"不必了。\"皇上摆摆手,看着汉子,\"朕知道你定是有难处。但做生意要凭良心,害人的事,做不得。\"他又看向林晚星,\"这铺子的点心,朕吃得舒心。明日让御膳房的人来学方子,往后宫里的点心,就按这法子做。\"
四、御街烟火暖,紫苏香更浓
第二日,御膳房的厨子真的来铺子学做紫苏点心。林晚星毫无保留,把《云栖紫苏谱》里的方子都教了。刘管事送来块御赐的牌匾,写着\"紫苏真味\",还带来皇上的口谕:\"允'晚星紫苏铺'在御街开正店,免三年赋税。\"
\"玲珑斋\"的掌柜听说了皇上微服的事,吓得关了铺子,据说连夜回了江南。
朱雀街的铺子里,林晚星正教御膳房的厨子做\"紫苏松露叶包肉\"。苏砚在一旁碾紫苏粉,沈慕言帮着晒当归膏,老陈挑着担子送来新到的冻干银耳片,周砚则拿着画笔,把这热闹的景象画下来——画里的铺子飘着炊烟,檐下挂着紫苏串,皇上坐在靠窗的桌前,手里拿着块紫苏暖糕,眉眼温和,像个寻常的食客。
林晚星翻开《云栖紫苏谱》,新添的一页写着\"御街烟火暖,紫苏一片心\",旁边画着块小小的紫苏暖糕,糕上的纹路,像极了皇上当年批注的模样。她抬头时,见苏砚正把新烤的紫苏芝麻脆饼装进盒子,阳光透过窗棂,在他的发梢落了层金粉。
门口的铜铃又响了,张嬷嬷扶着温老者走进来,手里拿着个竹篮:\"我做了紫苏叶贴饼,给御膳房的厨子也尝尝。\"老妇人的帕子上绣着新的紫苏花,针脚虽慢,却绣得仔细。
雪停了,御街的青石板上融着雪水,映着铺子的灯笼,暖融融的。紫苏的香混着骨汤的味飘出去,引得路人频频回头。林晚星知道,这满街的烟火里,藏着的不仅是吃食的香,更是人心的暖——就像那锅紫苏萝卜骨汤,熬过了风雪,才更显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