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双摊映京华(2 / 2)

“这账页……”温老者指着角落的小注,“‘清禾爱食茉莉糕,下次带些青提来’——这是师兄写的!他总说师妹爱吃甜,让我多寻些蜜饯果脯。”

正说着,林晚星端来刚做的茉莉青提冻,林母舀了一勺递过去,温老者尝时,眼泪掉在碗里:“就是这个味……当年师妹总说,茉莉配青提,像把春天嚼在嘴里。”

可话音刚落,他忽然皱起眉:“不对,你这紫苏蜜里,少了味‘定香花’。”

“定香花?”林晚星一愣。

温老者点头:“是种只长在槐巷老井旁的小花,当年师兄说,用它腌的紫苏蜜,香能留半月。‘断粮帮’当年找苏盟主,就是为了抢这定香花的种子——他们想用来做迷香,控制商路。”

林母脸色发白:“我当年被掳走前,爹把种子缝在了我的鞋底……后来逃出来时鞋丢了,我还以为种子也没了。”

苏砚猛地站起身:“槐巷老井旁!我前几日回去,见井边长了丛紫色的小花,像极了图谱里画的定香花!”

四、双摊证初心,烟火续长卷

新春百味展第二日,林晚星的两个摊子前排起了长队。左摊的紫苏梅干被抢售一空,林母站在案后,给客人讲“这梅干要腌足九九八十一天”,声音里带着笑;右摊的“紫苏芝士烤苕皮”成了新宠,阿圆举着试吃碟喊:“加辣加紫苏碎都成!”

午后,温老者带着定香花的种子来了——是苏砚连夜回槐巷采的,装在小陶罐里,紫莹莹的发亮。林晚星当即取了些花瓣,掺进紫苏蜜里,淋在青提冻上,递给排队的食客:“尝尝这个,是咱们槐巷的‘全味版’。”

食客们尝后纷纷叫好,其中一个穿锦袍的公子尝完,却笑着问:“姑娘可知这定香花的种子,如今值多少银子?”

林晚星摇头,公子又说:“前几日有个商人,在城郊花百两银子收,说是能做香料。”

温老者脸色一变:“是‘断粮帮’的余党!他们定是没找到种子,想高价收!”

苏婉这时从人群里走来,手里拿着张画像:“晚星,官府刚送来的,说这几日有伙人在城郊转悠,打听定香花的事。”画像上的人脸生,可腰间的玉佩,林晚星却认得——和赵奎当年戴的是同一款。

“别慌。”林晚星忽然笑了,“他们要种子,咱们就给他们‘看’种子。”

她让苏砚把空陶罐摆在新摊最显眼的位置,插上块牌子:“定香花种在此,新春展后赠有缘人”。又让周明去通知温老者,把香料铺的紫苏籽都摆出来,故意让人看见。

第三日展期结束时,果然有几个黑衣人凑到摊前,趁乱想去拿陶罐,却被苏婉带来的护卫逮个正着。为首的黑衣人正是“断粮帮”残余的头目,他盯着陶罐骂:“空的?”

林晚星站在双摊之间,左手拿着槐巷的紫苏糕,右手举着新做的芝士薯角笑:“你们要的是种子,可我们要的是烟火气。这定香花长在槐巷的井边,离了街坊的井水,离了揉粉团的手,根本活不了——就像你们抢了种子,也做不出这口暖味。”

黑衣人被押走时,温老者看着林晚星的双摊,忽然叹了句:“师兄当年总说,紫苏能做香料,也能做吃食,就看人心往哪处偏。”林母点头时,指尖捏着块刚揉好的粉团,正往里头掺定香花瓣——不是为了留香,只是觉得,这样的糕,才配叫“团圆”。

回槐巷的路上,马车里飘着芝士和紫苏的香。阿圆数着赚来的铜钱笑,林母靠在林晚星肩上,轻声说:“下次做茉莉糕,我教你放青提。”

林晚星看着窗外掠过的青石板,忽然想起南北食集的双摊——一个摆着旧味,一个盛着新食,就像她的日子,一半是槐巷的老井水,一半是京城的新炊烟,却都浸着紫苏香。

她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母亲的笑脸,映着案上的预拌粉,也映着罐里的定香花种。原来最好的团圆,从来不是把过去搬回来,而是让旧手艺接住新日子,让老烟火,续上长卷。

巷口的老槐树又落了片叶,像给新铺的青石板,盖了枚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