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410章 夏荫覆味摊,旧物引新缘

第410章 夏荫覆味摊,旧物引新缘(1 / 2)

一、夏蝉鸣新暑,摊位纳凉味

入夏的京城被晒得透亮,胡同里的老槐树撑开浓绿的伞,蝉鸣声裹着热风漫过来。林晚星正往摊位的竹架上挂冰袋,案上摆着刚镇好的“杨梅冰粉”,粉白的冰粉里浮着紫红的杨梅果肉,冰碴子在碗底叮当作响,案角的缠藤刀沾着点杨梅汁,是刚去核时蹭的。

“谢先生说今年流行‘冷萃小吃’,”阿圆拎着个竹篮跑过来,额头上沾着薄汗,“你看这‘冷萃豆汁冻’,还有‘紫苏桃子姜脆’,咱掺点老北京的麻酱和山楂碎,保准解暑!”她手里的冷萃豆汁冻,把发酵好的豆汁冻成啫喱,浇上麻酱和蒜泥,看着古怪却透着清爽;紫苏桃子姜脆更巧,把桃子和仔姜腌进紫苏汁里,再冻得半硬切成块,嚼着又酸又脆。

赵淑珍正坐在树荫下剥莲子,闻言往瓷盆里丢了把去芯的莲子:“老法子里的‘莲子羹’得用冰糖炖,我昨儿让苏春寻了些‘夏凉方’,掺点新出的‘椰奶冻’,比冰棍还解腻。”她指尖剥得飞快,莲子的清香混着槐树的绿荫,把胡同里纳凉的街坊都勾了过来,蹲在一旁帮着剥,手里摇着蒲扇说闲话。

众人手脚麻利,一上午就凑出了满案凉食。林晚星用缠藤刀把杨梅冰粉划成小块,拌上谢景渊冻的“杏仁碎冰”,做了“杏仁杨梅冰”;周明把卤好的鸭胗切成薄片,和新出的“魔芋脆丝”拌在一起,淋上用薄荷水调的酱汁,叫“薄荷卤胗拌”;李叔更绝,把绿豆沙和琼脂混在一起,倒进小竹碗里冻硬,脱模时撒上层椰蓉,成了“竹碗绿豆冻”。

傍晚摊位摆出来时,夕阳把槐树叶的影子投在案上,冰粉碗里的冰碴子还没化。穿背心的大爷端着碗冷萃豆汁冻,吸溜着说:“这味儿邪门又地道!豆汁的酸混着麻酱的香,比喝冰镇豆汁儿得劲!”林晚星笑着递过蒲扇,眼角瞥见胡同口停了辆老式二八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藤编食盒,盒盖上刻着朵栀子花。

二、藤盒藏旧事,凉味牵故人

那自行车停到月上树梢才动。骑车的是个老太太,头发梳得整齐,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走到摊位前时,目光直勾勾落在赵淑珍手里的莲子上。

“这莲子……”老太太声音发颤,伸手要碰又缩了回去,“是北海边‘荷香居’的吧?颗粒圆溜,芯子浅,是当年老藕塘里长的。”

赵淑珍一愣,把莲子递过去:“您认识这莲子?”

老太太叹口气,解开自行车后座的藤盒,里面铺着层干荷叶,裹着块褪色的绣帕,帕上绣着朵栀子花。“我叫顾荷,当年荷香居的掌柜是我娘。1988年夏天,有人拿这藤盒换了三碗莲子羹,说给中暑的孩子降温,还留了这绣帕当信物,说过几日就来赎。”她指尖摸着绣帕,“可我娘等了一辈子,也没等来。”

林晚星让谢景渊把溯源仪对准藤盒。屏幕上波纹骤变,映出段模糊的画面:烈日下,穿的确良衬衫的女人抱着藤盒站在荷香居门口,怀里的孩子小脸通红,正发着烧。她往店里望了望,最终把藤盒递给顾荷的娘,接过莲子羹就往医院跑。

“这人没说谎。”谢景渊指着屏幕,“仪器记着她的气息——那天她用藤盒换了莲子羹,又把身上最后一块钱给了孩子买退烧药。”

顾荷抹了把泪,正要说什么,胡同口突然传来汽车喇叭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自行车旁,下来个穿连衣裙的女人,皱着眉扶顾荷:“妈!您怎么又骑车跑出来了?我让司机送您来,您偏不,这藤盒有什么好寻的?”

顾荷拍开她的手:“小雅,你懂什么!这藤盒是你姥姥留下的念想!”

顾雅叹了口气,看向摊位:“妈,您就是被这些人哄了。一个旧藤盒而已,他们怕是早就查了荷香居的旧事,故意编故事骗您开心呢。”

三、夜凉辨旧物,真心解新结

顾雅说着就要扶顾荷走,被阿圆拦住:“阿姨,您怎么能这么说?顾奶奶寻了一辈子的念想,怎么是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