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人声鼎沸时(1 / 2)

朝会散去。

文武百官鱼贯而出,奉天殿前的汉白玉台阶上,官袍如潮。

但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无人交头接耳,无人结伴而行。

所有人都低着头,脚步不疾不徐,但往日成群结队的景象却不见了。

偌大的宫道上,竟无人交谈,只有衣袍摩擦的沙沙声。

直到走出宫门,踏上长街,那股压抑的气氛才稍稍松动。

户部侍郎张柬与兵部尚书王毅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很快便在一处僻静的巷口停下。

“王尚书。“

张柬四下看了看,确认无人,这才压低声音,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的玉扣,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陛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王毅虽是沙场老将,此刻也按捺不住,一把抓住张柬的手臂。

“老夫在兵部干了二十年,从没见过陛下如此雷厉风行!那个林昭,当真了得!区区十二岁,竟能让陛下亲自钦点解元,还下旨立碑!这可是开国以来头一遭啊!“

张柬点头,但很快又皱起眉头。

“只是,这孩子太年轻了。十二岁啊,还是个半大孩子……他扛得住接下来的风暴吗?“

王毅冷哼一声。

“扛不住也得扛。陛下已经把他推到台前,他要是倒了,陛下的脸往哪搁?

放心吧,陛下既然敢用他,就必然会保他。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把兴业司的路子摸清楚。

日后若能在边镇推广,那可是天大的功劳!“

张柬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几句,这才匆匆分开。

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另一条街上。

一辆毫不起眼的青色马车内。

太子赵承乾捧着茶盏,却始终没有喝。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那份情报上十二岁三个字上,久久未移。

情报上,详细记载着林昭的生平。

茶水渐凉,他才像是回过神来,将茶盏重重地放在桌上,溅出几滴茶水。

坐在他对面的,是太子党的核心谋士,礼部侍郎顾长明。

这是一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中年文士,留着三缕长须,眼神却极为锐利。

“殿下。“

顾长明放下茶杯,斟酌着开口。

“老臣以为,此子,可拉拢。“

太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父皇今日在朝堂上的态度,你也看到了。他护着这个林昭,护得紧。本宫若此时贸然出手,岂不是自投罗网?“

“殿下误会了。“

顾长明微微一笑。

“老臣说的拉拢,不是明着拉拢,而是暗中示好。陛下今日虽然力保林昭,但刀终究只是刀。

等刀用钝了,用坏了,陛下自然会换一把新的。到那时,林昭若无依无靠,处境必然凄惨。“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

“殿下身为储君,若能在此时对林昭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些小小的善意,一些不起眼的帮助……

他日,这把锋利的刀,或许就能为殿下所用。更何况,陛下年事已高,朝中诸事,迟早要交到殿下手中。

到那时,林昭若念着今日的恩情,岂不是殿下的一大助力?“

太子沉默了许久。

他放下情报,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良久,他才缓缓点头。

“先生说得有理。那就有劳先生了。记住,不要让父皇察觉,也不要让林昭觉得本宫在收买他。只需让他知道,本宫对他,并无恶意。“

顾长明微微一笑,起身行礼。

“老臣明白。“

马车驶过长街,消失在人流之中。

而在京城的另一处。

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宅邸内。

八皇子赵楠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把玩着一枚碧绿的玉佩。

他今年二十三岁,是昭武帝诸多皇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生母只是一个普通的才人,早已过世。他既无太子那般的储君之位,也无三皇子那般曾经的权势。

朝中无人,手中无兵。

但他活得很好。

因为他从不参与任何争斗。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读书、作画、养花,做一个人畜无害的闲散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