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 / 2)

周瑜由衷赞叹

完全沉浸后他才发现

这首曲目的确得到了升华

更蕴含着灵动气息

非匠心独运

实乃天工之作

鲁肃喃喃自语:

\"灵性...真能被创造吗?\"

\"匠心臻至化境便是天工?\"

他陷入沉思

刘苍收起绕梁琴

微笑道:

\"我改变了后半段旋律

赋予曲子灵性\"

周瑜与鲁肃相视一眼

郑重向刘苍躬身行礼

\"方才见识短浅

让先生见笑了\"

二人诚心致歉

他们认为不可能之事

在刘苍指下成为现实

震撼之余

更多了几分敬重

刘苍摆手道:

\"无需多礼

我先前所言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237.快带我去引荐

那些话语岂止难以置信

简直前所未闻

没人相信匠心能创造灵性

但那已成为过去

此刻的刘苍

已然证明匠心确可孕育灵性

\"先生过谦了\"

\"是我们孤陋寡闻\"

周瑜鲁肃再度致歉

世间常理如此

未被认可之事皆被视作谬误

除非有人亲身验证

方知天地另有玄机

周瑜轻咳一声,略带迟疑地开口:\"先生,能否请您将这份乐谱写下来?\"

他耳根微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袖。这份凝聚毕生心血的乐谱若能再得精进,自是求之不得。可想到要借他人之手完善自己的作品,骄傲如周瑜也难免踌躇——既怕辜负了原创的本心,又忧旁人议论他仰仗刘苍之才。

\"举手之劳。\"刘苍朗声笑道,\"备笔墨。\"

周瑜眸光骤亮,转身便取来文房四宝。砚台轻响,他挽袖研墨的架势比指挥千军万马时还要专注。若教江东子弟瞧见堂堂都督亲自侍墨,怕是要惊落满地下巴。

狼毫蘸墨,刘苍运笔如扛鼎。那些歪扭的字迹活像醉汉踉跄,与他在音律上的造诣堪称云泥之别。周瑜偷瞥一眼,眼角狠狠跳了跳——这手字莫说大家风范,连蒙童习作都不如。

另一侧的鲁肃别过脸去,强忍扶额的冲动。二人心照不宣地沉默着,各自在心里为这惨不忍睹的墨宝开脱:定是先生专注丝竹之道,无暇习字罢。

刘苍自己写得也额头沁汗。他原以为凭着神级画技,挥毫泼墨总该有几分风骨,哪知毛笔在宣纸上根本不听使唤。那些横撇竖捺仿佛在嘲笑现代人荒废的传统功夫——上次提笔还是小学书法课上描红呢。

周瑜与鲁肃皆默然不语,他索性也闭口不言。

笔锋继续在纸上游走。

不知过了几时。

当刘苍即将收笔时,门外忽然响起叩门声。

\"嗒嗒嗒\"

闻声,周瑜与鲁肃交换了个眼神。

二人心照不宣——必是主公到了。

鲁肃起身相迎。

周瑜依旧陪在刘苍身侧。

虽闻声响,刘苍却头也不抬,全神贯注地运笔。

木门轻启。

果真是孙策!身旁还立着娉婷袅娜的孙尚香。

\"主公。\"

鲁肃执礼甚恭,直言不讳以主公相称。

\"此间无外人,子敬不必拘礼。\"

孙策余光扫过伏案的刘苍,佯作未见,语气随意。

俨然一副偶然造访的模样。

鲁肃何等机敏,当即会意:\"主公,今日确有贵客在此。\"

\"哦?\"

孙策配合着挑眉:\"是哪位?\"

\"刘苍将军。\"

鲁肃直言相告,意在点明。

\"可是那位威震四海的刘苍?\"

孙策再添把火,言语间刻意抬举。

虽不算虚伪,却也略显做作。

\"正是。\"

鲁肃颔首。

\"还不快引见!\"

孙策急声道。

这番做戏,不过为等这句话。

238. 孙策会客

??如此周折,只为不让刘苍察觉孙策专程前来。

免得被疑心另有所图。

\"何须引荐,刘将军不就在此?\"

鲁肃侧身让开,展露刘苍身形。

霎时,刘苍整个映入孙策眼帘。

孙尚香亦凝眸望去。

这位尚武的郡主素来仰慕英雄。

她看得极认真,极仔细。

在她心中,刘苍正是这般人物,因而愈发好奇。

孙策举步向前。

孙尚香紧随其后。

二人来到刘苍案前。

周瑜起身向孙策躬身致意,对孙尚香微笑颔首。

就在这时,刘苍恰好完成乐谱创作。

他回身望见孙策,略显意外地问道:\"阁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