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2)

周瑜以琴为笔,在音律画卷上泼墨挥毫。

刘苍闭目品鉴,饶是身负神级音律造诣,也不得不承认此曲已近完美。

唯有意境转换稍显急促,犹如山水长卷中景物更迭略微仓促。

乐境的转折略显生硬,细微处存有滞涩之感,未能浑然天成。

说穿了,匠气过重而灵韵稍欠。

琴音袅袅而止。

\"妙曲。\"

刘苍缓启双目,颔首赞道。

纵使捕捉到分毫未臻完美处,仍无愧\"妙曲\"之称。

\"谬赞了。\"

周瑜唇角微扬,谦辞间掩不住得意之色。以他精通音律的造诣,自认此曲已臻至境。完美得无可指摘。

\"公瑾此曲既已完美无瑕,叫人如何置喙?\"

鲁肃拊掌笑道:\"阁下莫不是在为难先生?依我看,当世恐无人能对此曲妄加评议。\"

确然,此曲堪称完璧。

纵有更高明的曲调,若要在此曲中寻出纰漏,只怕比登天还难。

刘苍忽而莞尔:\"公瑾想听肺腑之言,还是场面话?\"

226. 云泥之别

此言既出,满座皆惊。

鲁肃难以置信地望向刘苍。

言下之意,莫非指周郎琴艺尚有瑕疵?可他凝神细听时,分明未觉半分不妥。

侍立的老管家亦面露惊色。

竟有人敢这般诘问大人?大人琴艺造诣,纵不敢说冠绝天下,在江东绝对是首屈一指。这般境界,岂会存有瑕疵?

二人对周瑜琴艺,怀有近乎执着的笃信。

唯独周瑜神色自若。

他确信己作无懈可击。

\"忠言逆耳利于行。\"周瑜从容笑道,\"瑜自然愿闻真言,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既如此——\"

刘苍眸光微动,含笑道:\"烦请公瑾细品己作。\"

周瑜略怔。

旋即凝神追忆曲调。

一遍又一遍。

细致到每个音符都反复推敲,品味曲中每一处意境流转。

在这般求全责备的追索中,周瑜神色渐渐变幻。以他精深的音律修养,终在反复琢磨间,捕捉到意境衔接的凝滞感。

\"观君神色,想必已有所得。\"

刘苍唇角微扬,云淡风轻道:\"此曲已然臻于化境。\"

他话锋忽转:\"然则,近乎完美终究差之毫厘。\"

\"曲中意象万千,初时清溪潺湲,中段墨色氤氲,末章惊涛拍岸。\"

\"正因意蕴过于纷繁,反成累赘。\"

\"虽技法纯熟无可挑剔,却败在意象转换之间。\"

言及此,刘苍目光投向周瑜。

周瑜面上风云变幻,盖因对方所言字字切中要害,当即拱手:\"愿闻其详。\"

刘苍捻须续道:\"此曲堆砌过甚,本当徐徐图之。\"

\"阁下为求紧凑,强缩转折,致意脉不畅。\"

\"若要浑然一体,当以时间养意境。\"

有些道理只可心领神会。

周瑜整衣肃立,深施一礼:\"听君一席话。\"

鲁管家惊得失了颜色,鲁肃则击节赞叹:\"竟有人能在音律上胜过公瑾!\"

周瑜摇头苦笑:\"未及交手,瑜已败北。\"

高下立判!\"此言差矣。\"

刘苍谦逊道:\"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置身事外,自然听得真切。\"

\"我也是旁观之人,却未听出端倪。\"

鲁肃低声嘟囔了一句。

声音虽小,却逃不过周瑜的耳朵。

他转头看向鲁肃,郑重其事道:\"子敬,你怎能与先生相提并论?在音律一道上,你与先生之间,还隔着整整一个我。\"

\"这......\"

鲁肃一时语塞,被这话噎得不轻。

要知道周瑜可是江东首屈一指的音律大家,这差距未免也太悬殊了!

......

稍显手段

周瑜与鲁肃说罢,又看向刘苍,眼中满是敬仰之情。

他起身微微欠身,抱拳行礼。

\"先生在音律上的造诣,公瑾难以企及,心悦诚服。\"

此言一出,身旁管家眼神一凛。

他深知自家主子素来心高气傲,未料竟如此干脆认输。

更令人意外的是,刘苍尚未开始抚琴。

\"这可不像你的作风。\"

鲁肃忍不住插话:\"你何时这般痛快认输过?\"

周瑜向来智勇双全,才情过人,从不会轻易服输。

今日之举,确实出乎鲁肃意料。

周瑜轻叹一声,缓声道:\"我与先生相较,犹如云泥之别,岂能相提并论?\"

\"此言过矣。\"

刘苍忽然笑道:\"我尚未抚琴一曲,不如待我奏罢再议。\"

\"好!\"

周瑜毫不犹豫地应允。

他虽甘拜下风,但也想一睹刘苍琴艺究竟何等精湛。

鲁肃眼睛一亮,连声道:\"妙极!妙极!\"

自上次聆听《霸王别姬》后,他一直盼着能再闻刘苍琴音。

如今机会难得,自然不愿错过。

管家也满怀期待,目光灼灼地望向刘苍。

刘苍眸光微动,暗自思忖:是否该取出绕梁琴?

此刻众人环伺,凭空变出古琴未免惊世骇俗。

但若要与江东结交,乃至收服人心,某些惊人手段必不可少。

刘苍心里已经拿定主意。

他单手轻扬。